安徽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面对疫情带来的贫困地区扶贫农产品运不出、产销不畅、带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复工慢、扶贫技术帮扶难入户等情况,采取多项措施,切实做好农业特色产业扶贫工作。
加强工作部署安排。针对疫情对农业特色产业扶贫造成的冲击和影响,及时印发《关于做好疫情防控期间农业特色产业扶贫工作的通知》,安排部署农业特色产业扶贫工作,指导推动各地加大财政资金投入、优化产业扶贫项目、帮助带贫主体复工复产、促进农产品产销对接、协调落实各项优惠政策等,并加强调度,掌握动态,及时协调解决各地特别是带贫经营主体和贫困户生产经营中的困难与问题,全力做好农业特色产业扶贫工作。
加大扶贫产业发展支持力度。加强与有关部门协调,推动各地因地制宜调整和优化扶贫资金使用需求,重点向产业扶贫项目倾斜,加大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产业扶贫项目生产、储存、运输、销售环节的支持力度,促进扶贫产业稳定发展。加强产业扶贫项目谋划,及时调整,积极支持发展疫后需求较大的项目产业,提高扶贫产业质量和效益。萧县引导和支持有劳动能力、无法外出务工的贫困群众,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养等短平快项目,截至目前,已批复项目资金4539万元。
促进带贫主体平稳健康发展。落实财政补贴、金融支持、信贷担保、税费减免等方面优惠政策,支持带贫经营主体平稳健康发展。畅通种子、化肥、农药、饲料等运输通道,确保带贫经营主体和贫困户所需农资。指导带贫经营主体按疫情防控要求,在达到复工复产条件、确保用工人员安全健康的前提下,及时复工复产。帮助带贫经营主体对接金融机构,落实不抽贷、不断贷以及延长还款期限等政策措施,协调解决各类应急物资储备、外来员工返工、产品滞销等问题,确保平稳有序组织生产。鼓励各地出台农村创业补贴政策,引导带贫经营主体和求职者利用互联网对接用工需求,引导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切实稳定带贫经营主体与贫困户之间的务工就业、订单生产等带动关系,不得与因疫情影响不能按时到岗、按时开展生产的贫困户解除务工、订单合同。颍上县各金融机构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带贫经营主体不抽贷、断贷、压贷,对到期还款有困难的,给予展期或续贷,目前已帮助9家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申请信贷资金4.3亿元。
保障扶贫产品销售畅通。积极拓展销售渠道,帮助协调产区和销区构建点对点对接关系,优先安排采购销售扶贫农产品。及时发布贫困地区农产品信息,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协调组织大型批发市场和经销商与贫困地区带贫经营主体开展产销精准对接。畅通物流渠道,组织农产品物流企业、批发市场与生产基地、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加强合作,提高物流配送效率。协调落实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保障车辆快速通行,确保扶贫农产品运输畅通。大力促进网络销售,在发挥好现有网络平台、大型电商平台作用的同时,充分利用网络直播、短视频等新媒体,加大贫困地区农产品宣传推介力度,促进扶贫农产品网上销售。金寨县农业农村、交通运输等部门密切配合,为重点养殖经营主体办理临时通行证34个,畅通农产品销售及饲料、种子等农资运输渠道。颍上县鼓励带贫经营主体线上销售农产品,对疫情防控期间线上销售收入达到一定规模的,给予奖补。
做好产业发展指导服务。推动各地建立并落实联系服务制度,通过点对点对接,及时了解情况,提供指导服务,帮助贫困地区特别是带贫经营主体、贫困户协调解决困难和问题。目前,全省农业农村部门已经提供交通运输、产销对接、企业用工、金融信贷等各类服务1500多件。其中,为446家重点农业企业开具了《民生保供企业资质证明》,为894家农业经营主体发布直供直销信息,帮助55家家禽屠宰企业与银行进行对接。充分发挥贫困县主导产业扶贫技术专家组和贫困户产业发展指导员作用,在落实防控措施、做好安全防护的前提下,根据贫困村、贫困户以及带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生产指导和技术服务。创新指导服务方式,鼓励通过电话、微信、QQ、广播电视等网络在线方式,做好产业扶贫政策宣传、生产技术要点讲解、动物疫病防控、扶贫项目协调落实、贫困户农产品销售等方面的指导服务。
加强产业扶贫风险防范。组织各地加强疫情对产业扶贫影响的风险评估,从产业选择、品种选择、市场销售、资源环境、资金安全等方面充分论证评估,对评估发现的风险,制定风险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全面推广农业特色产业保险,拓宽特色农业保险品类,扩大保险保障范围,力争特色产业、产品应纳尽纳、应保尽保,为贫困户和带贫数量较多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保险保障。裕安区针对疫情造成贫困户农产品价格低的情况,启动深贫保价格指数保险,对贫困户滞销农产品调查统计,给予赔付。
安徽省采取一系列有力应对措施,使全省产业扶贫受疫情影响情况得到明显缓解,应对疫情工作取得初步成效。一是带贫主体复工复产加快。全省带贫主体已复工1.9万多个,复工率92.5%;复工带贫主体共带动贫困人口35.2万人(其中务工方式带动4.5万人)。带贫主体中,全省带贫龙头企业已复工3000多个,复工率94.4%;复工带贫龙头企业共带动贫困人口12.6万人(其中务工方式带动1.3万人)。二是农产品卖难逐步缓解。全省贫困地区共发布农产品直供直销信息2.95万条,帮销粮油8.2万吨,价值4.2亿元;帮销蔬菜3.7万吨,价值5.8亿元;帮销水果1600多吨,价值1600余万元;帮销肉蛋奶6700多吨,价值近8000万元;帮销肉畜禽1万余吨,价值1.9亿元;帮销水产品3600多吨,价值5500多万元。农产品压栏、压塘、压棚、压田等问题逐步缓解。三是产业扶贫项目建设积极推进。目前,全省70个有扶贫开发任务的县已谋划2020年度农业特色产业扶贫到村项目6300多个、到户项目48.6万个。已批复实施到村项目1100多个,投入财政资金8.1亿元。已批复实施到户项目12.4万个,投入财政资金2.6亿元。(资料来源:农业农村部)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 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三农内参网 snncw.org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39793号-5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0533号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neicanyx@163.com
邮箱: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