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统筹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春季农业生产工作,夺取全年粮食和农业丰收,日前,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印发工作指引,对春耕生产进行全面部署和服务指导。
一、压实责任确保春种粮食面积
(一)压实粮食安全责任。将粮食生产作为粮食安全政府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年底通报考核结果。落实今年全省粮食种植面积(主要是早稻种植面积)比去年增加50万亩以上的要求,制定各地粮食种植面积任务计划,将任务分解到县(市、区)、镇、村,把粮食生产责任落细落实落到位,坚决完成粮食安全责任目标任务。
(二)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发挥国家级和省级资金支持农业生产作用,统筹安排农业产业发展资金用于支持粮食生产。按时足额发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金,农机购置补贴向早稻和粮食生产倾斜,提高粮食生产保险覆盖率和保额。加强惠农政策解读和舆论引导,稳定农民收益预期。
(三)扩大以水稻为主的粮食播种面积。各地已验收的垦造水田主要用于扩大水稻种植面积。引导农民通过复耕撂荒地、旱作改种水稻、单改双等方式,千方百计扩大早稻和粮食生产面积。
二、坚决杜绝耕地撂荒现象
(四)落实监管主体责任。明确耕地撂荒监管主体责任是乡村振兴考核的重要内容。建立健全市级负责、县级实施、镇级监管的管理体系,指导各县(市、区)制订具体撂荒复耕工作方案,把撂荒耕地复耕任务落实到镇、村,确保复耕到位。对承包者连续2年弃耕撂荒的耕地,由发包方发出复耕通知书并限期复耕,如未能按要求复耕的,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通过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等相关程序,采取收回代管、流转等有力措施组织复耕,对出现大面积弃耕、撂荒的,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
(五)促进撂荒耕地复耕复种。摸清耕地撂荒情况,加大力度推进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流转服务体系建设,结合村规民约,制订耕地流转和撂荒的奖惩措施。鼓励长期外出务工的农户将撂荒耕地经营权集中流转给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粮食生产,坚决杜绝耕地撂荒。
三、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
(六)做好对受疫情影响经营主体(组织)的帮扶。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相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符合新增政策性担保业务条件的,减半收取担保费;对春耕生产起重要作用的重点企业,可组织申报人民银行专项再贷款重点保障企业名单。各地根据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生产大户等实际困难,有针对性地采取一对一服务,切实解决用工难、用地难、贷款难、销售难等问题。
(七)培育粮食新型经营主体。鼓励和支持新型经营主体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入股、代耕代种及托管等方式,促进粮食适度规模生产,支持水稻产业全链条建设,采取优质品种、绿色生产、稻谷烘干、低温仓储、高端加工和品牌打造等,提高水稻生产综合效益,让小农户分享全产业链收益。
四、保障农资生产供应安全
(八)加快农资企业复工复产。组织指导种子、化肥、农药、农膜等重要农资生产企业做好工作场所疫情防控,尽快全面复工复产,提高开工负荷,切实增加市场供应。因缺乏劳动力影响正常复工复产的,及时采取用工替代等措施,加强地区间劳务供需对接。
(九)推进农资进村到户。着力解决好农资运销最后一公里受阻问题,禁止违法设卡拦截、断路封路等行为,畅通农资运输。加强农资供需调度,利用信息网络,建立乡村应急配送机制,保障即时配送。
(十)加强农资市场监管。瞄准农资经营集散地、春耕春管重点地区,围绕重点农资品种,开展质量监督抽查,依法依规加强监督执法,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农资违法违规行为,严肃查处假劣农资案件。
五、创新方法指导春耕
(十一)抢农时抓春耕。各地按照分区分级防疫要求,把下沉农村的防疫人员迅速变成防疫队、春耕队,广泛动员组织当地农民和返乡人员就近参与农业生产,做到早下田、早管理、早备耕,确保粮食种植面积增加,夯实全年农业丰收基础。
(十二)创新技术指导培训。成立由农科院校、推广部门、产业体系专家组成的春耕服务队,深入农村开展指导培训。印发防疫促春耕技术指南,公布主推品种和主推技术,引导农民采用良种良法开展绿色高质高效生产。采用信息化手段,通过电话、微信、APP等方式为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在线指导、在线答疑、在线培训等远程技术服务,把生产技术送到农民手上、落实到田间地头。
六、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
(十三)做好农机社会化服务。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合理调剂调配农机具,组织跨区机耕机播机插,确保适时耕种和作业质量。推进农机服务向农业生产全过程、全产业和农村生态、农民生活服务领域延伸。
(十四)做好农业金融保险服务。加快资金拔付使用进度,拓宽金融支农渠道和方法,大力推广银保担合作,着力解决农业主体贷款难融资难问题,加大农业保险扩面提标增品力度,分散农业经营风险。
(十五)推进病虫害统防统治。发挥专业防治队作用,采用病虫防治托管、互助合作、区域联防防控方式,提高病虫鼠草害防治效果。
七、抓好科学防灾减灾
(十六)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组织返乡农民工投入高标准农田建设,着力解决砂石原料、机械、人员等运输难进场难问题,抓好2019年度项目和历史遗留在建项目复工并推进项目建设,同步做好2020年度项目前期准备工作,确保按时完成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为稳定粮食生产提供有力支撑。完善工程建设验收监督检查机制,确保建一块成一块,提高抗御自然灾害能力。
(十七)加强自然灾害防范。今年区域性、阶段性旱涝灾害趋势较为明显,极端天气事件可能增多,要求各地重点做好防范和监测预警,及早制订减灾防范预案,做好物资和技术准备,指导农民落实抗灾救灾和灾后恢复生产措施。
(十八)加强重大病虫害防控。加强病虫害预测预报,重点抓好草地贪夜蛾分区防控,实施防线前移、划区布防,开展统防统治和联防联控,坚决遏制病虫害扩散蔓延,最大限度减轻对春耕和全年农业生产的影响。尽快将近日安排的4000万元应急防控资金下拨到位。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 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三农内参网 snncw.org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39793号-5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0533号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neicanyx@163.com
邮箱: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