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要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在这一宏伟蓝图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江苏非遗资源灿若星辰,目前统计在册的非遗项目已高达2.9万个,其中世界级非遗项目的数量更是领跑全国,彰显了我省在文化传承与创新方面的卓越成就。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广大乡村地区作为非遗文化的摇篮与沃土,孕育了无数珍贵的文化遗产。在新征程上,江苏深入开展乡村非遗保护传承,挖掘和合理利用非遗资源,推动非遗携手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让非遗在乡村振兴中延续传承、大放异彩。
转化非遗经济价值助力产业振兴。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下,非物质文化遗产已从原有的“单一”文化概念转化成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一种有效的生产要素。通过发掘乡村当地的非遗文化特色,整合相关文化资源,利用现代工艺对非遗进行创新,发展乡村非遗文化产业带动富民增收。比如,在手工业上,泰州竹泓木船传承人将新技术运用到木船制造上,2021年制造各类木船6000余条,交易额超5亿元。在文创设计上,我省非遗创意基地有21家,共设计文创产品726款,销售额约4100万元。在旅游业上,开展乡村非遗项目进5A级景区、度假区、乡村旅游重点村镇等景区活动,推动非遗与乡村旅游、工业旅游、研学旅游、红色旅游相结合。
培育非遗鼎新价值助力人才振兴。人才是乡村振兴生力军,一方面非遗保持活力、延续力和创造力的关键在于人才,另一方面,非遗以其丰富的艺术资源与精彩的工艺实践,将民族文化精神培育融入乡村生活,营造良好美育氛围,借此发挥民间艺人活态传承的主观能动性,更能吸引更多人才返乡入乡,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江苏采取短期研修培训、名师带徒长期培养、委托专业院校培养、社会普训等的方式,提升非遗传承人群的文化艺术素养、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坚持与江南大学、南通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9所研陪院校开展乡村非遗传承人群研修培训,共投入经费4000万元,培训人数3000余人。
发挥非遗历史价值助力文化振兴。非遗本身产生于乡村土壤,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戏曲、民族舞蹈、民间美术、乡村民俗等都具有历史遗留下来的瑰宝,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这些非遗资源,对延续历史文脉、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江苏积极探索“非遗+文物保护”“非遗进基层”“非遗+课堂”等多种创新模式,既能让非遗焕发新光彩,也将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提炼非遗绿色价值助力生态振兴。良好生态是乡村振兴的支撑点,我们既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也要保护孕育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在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过程中,非遗以其独具魅力的传统手工艺生产方式,带动村民在“日用而不知”中涵养生态文明理念。江苏拥有同里水乡民俗文化、宜兴陶瓷文化、洪泽湖渔文化等10个非遗资源丰富、特色鲜明的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把非遗项目和其得以孕育、滋养的人文生态环境一起保护,为诗和远方“添故事”。
提升非遗社会价值助力组织振兴。非遗包含着深厚的传统智慧,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强大感召力,促进其合理利用,离不开政策支持和政府主导,也有助于解决乡村治理难题,吸引人才回流,重聚村庄人气,同时不断提升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
“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通过创新传承,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深厚底蕴与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深度融合,促进文化与经济社会的协同发展,以非遗之光点亮乡村振兴之路。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 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三农内参网 snncw.org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39793号-5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0533号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neicanyx@163.com
邮箱: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