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牡丹江这样做好“鸭稻共作”这篇“粮文章”
来源: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    时间:2024-12-30    作者:佚名

  

  鸭子也能当“农夫”?是的!在牡丹江,很多地市都用鸭子当“农夫”,生产出的鸭稻很受市场欢迎。

  

  秋天,当“农夫”的鸭子已经离开了稻田,鸭稻也迎来了丰收,预计还能卖上好价钱。眼下,牡丹江市各地区的鸭稻都在紧锣密鼓地收割,实现了鸭稻共作,一田双收。

  

  

  

  

  收割机在稻田里工作

  

  鸭子+水稻 种出有机生态米

  

  什么是鸭稻共作?主要是通过鸭子和水稻共生的方式来种植水稻,即在插秧15天左右的稻田里放养出生20天的小鸭,只有无化肥、无农药残留的有机生态环境才能保证小鸭安全长大,同时,鸭子在田间活动可以起到活水、除虫、施肥和除草的作用,无需使用化肥和农药。动物和植物同生共栖,一年稻一批鸭,相辅相成。

  

  在牡丹江市红旗村、穆棱市更新村、宁安市莲花村等地,均有鸭稻种植。在穆棱市河西镇更新村,通过积极推广水稻与稻田鸭相结合的种植技术,提高水稻有机化程度,做到水稻绿色种植和有机生产,实现水稻与养鸭双丰收。

  

  “更新村是朝鲜族村,由于地块小,水稻种植的产量也不高,为了发展经济、增加村民收入,2020年,我们尝试种植鸭稻。”更新村支部副书记吴宝艳说。

  

  夏季,走进更新村稻田养鸭基地,连片的绿色水稻迎风摆动,稻田间清一色的麻鸭在田间追逐嬉戏,穿梭觅食。到了稻子抽穗的时候,鸭子也正好长成上市销售,为村民增加了一笔不小的收入。吴宝艳介绍,鸭田稻米每斤零售价格能卖到8元钱以上,是普通大米价格的2到3倍,不仅经济价值高,而且市场前景广阔。如今,更新村带动临近村屯一起种植鸭稻,通过合作社进行销售,同时把农业发展和旅游相结合,提升地块经济效能,促进村民增收致富。

  

  “现在,我们统一采用龙稻系列、稻花香系列优质种子,通过农业推广中心指导运用有机肥,正在努力实现‘稻因鸭而优 、鸭因稻而贵’的绿色发展综合种养模式。”吴宝艳说。

  

  

  

  

  稻米被装作到运粮车

  

  科技+鸭稻 吸引全国客商

  

  14日,记者来到海林市新安镇永乐村有机鸭稻种植基地,看到五台收割机齐头并进,一会排成一字型、一会排成人字形,机械手娴熟地驾驶着收割机行驶在水稻田里,收割机所到之处,稻穗被“吞”进机器,后面甩下稻草,扬起一阵阵烟尘。“今年积温好、日照时间长,又是一个水稻丰收年。”永乐村党支部书记李辉站在地头上,高兴地说。

  

  不远处,一群来自深圳的游客正在教练的指导下,将割下来的稻穗进行打捆、晾晒,而孩子们在稻草堆上打滚、在地里捡稻穗,欢快的笑声不断传到稻田的另一边。

  

  “他们既是游客,又是这片稻田的认购人,他们春天播种、秋天来收割,而且还在稻田地里进行全程直播,帮助我们村售卖鸭稻。”李辉说。

  

  据了解,李辉以前在广州做对外贸易,回乡10年间,致力于带领村民致富。想要向有限的土地要更大的利益,李辉看好了鸭稻共作。目前,永乐村共种植水稻面积4455亩,鸭稻种植面积达1155亩。环视鸭稻种植田,一望无际的黄色麦穗在微风吹动下发出窸窸窣窣的响声,一股股稻香钻进了记者的鼻子。稻田旁零星排布着鸭舍,水稻边修建着玻璃和木质栈道、两人多高的木质水车,登上观景台后能将“和美新安”字样的稻田画和金黄色的稻田海尽收眼底。

  

  “这就是数字化农田管理设备,它能观测到农田里的湿度、温度、土壤情况,这些信息都让我们有据可查,让农事变得更简单,为种植户大大节省了管理成本。”新安镇副镇长林永健说。随后,记者跟随他来到不远处的新安数字农业小镇,大屏幕上滚动着各种监控画面、数据内容。“明年,数字农业将贯穿于水稻育秧、种植、产出、加工等环节,并进行全链条的溯源追踪,这将为我们的大米增加卖点和附加值。”林永健说。

  

  稻田深处,农用机正在抢抓晴好天气进行水稻收割,预计本周内将全部收割完毕。鸭稻将通过合作社推广售卖到全国各地。

  

  

  

  

  稻田里的鸭子

  

  鸭稻共生 绘就绿色发展画卷

  

  今年夏季,记者来到宁安市渤海镇上官地村时,坐上稻田小火车,行驶在绿油油的稻田中,看到一群小鸭子匆忙地躲进了稻田深处,它们滑动着两只小脚蹼,悠闲地啃食杂草。正午十分,小鸭子成群结队地回到鸭舍里睡午觉。

  

  “妈妈,小鸭子真好玩,你看它在那洗澡呢!”小鸭子成了稻田地里的“明星”,受到不少游客的喜爱。

  

  上官地村党支部书记褚丽娟介绍,村里依托玄武湖大米专业合作社,推行“统一品种、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加工、统一销售”经营模式,实现了“小农户单打独斗”向“村集体抱团发展”的转变。现在种植水田面积6900亩,年产优质大米300多万斤,社员人均收入达到3.6万元。

  

  每年,褚丽娟都会免费为村里稻田地投放鸭子,“我们给水稻投放的是‘益生菌’,鸭子能够除杂草,它的粪便也是天然养料,稻田边架设捕虫机器。石板田是黑土地中的‘大熊猫’,我们得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好它。”褚丽娟说,为了能够持续端好土地致富的“金饭碗”,必须坚持绿色可持续发展。

  

  “绿水青山”在这里实现了向“金山银山”的转变。上官地村以“千百工程”为切入点,厚植绿色发展底色。加快发展生态农业,引进稻虾生态种养殖、鸭稻共作养殖模式,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多收”,每亩稻田增收500元。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农业,引进生物有机肥项目,水田全部达到绿色有机标准,大米售价每斤最高突破百元。“品质得到认证,我的大米销售更有底气,收入比以前增加好几倍。”村民杨富河笑呵呵地说。

  

  秋收时节,在上官地村鸭稻和虾稻田里,人们埋头收割水稻,脸上流着汗,眼里挂着笑。秋天的上官地村又迎来一批批的游客,此时人在画中游,画在景中现。上官地村累计投资近千万元,沿湖建立稻作馆、稻田景观栈道、风车水车公园、红船码头……如今,上官地村成为休闲旅游网红打卡地,实现了从单一的农业种植向农业多功能开发要效益的转变。2023年上官地村接待游客10万人次,村集体收入近100万元。

  

  记者:张雪地;摄影:刘鑫 张雪地;视频:范峻辰 张雪地


原文链接:http://nynct.hlj.gov.cn/nynct/c115380/202410/c00_31776934.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三农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投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