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排赫哲族村 唱响新时代《乌苏里船歌》
来源: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    时间:2024-12-31    作者:佚名

  

  

  四排赫哲族村“渔家乐”餐饮民宿综合体。记者 崔立东摄

  

  

  一首《乌苏里船歌》,让饶河县四排赫哲族村在62年前就已经“出圈”。

  1962年,《乌苏里船歌》在四排赫哲族村诞生,它是在赫哲族传统民歌曲调基础上改编而成,歌曲表达了赫哲族人民对新生活的向往和对祖国的美好祝福。1980年,《乌苏里船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录为亚太地区音乐教材,成为世界级音乐经典。

  阳光、白云、青山、碧水,丰满的渔船,跳跃鱼儿……乘着歌声的翅膀,62年来,四排赫哲族人以辛勤汗水守护着这方绿水青山,凭借勤劳的双手不断开创出新生活,为“乌苏里船歌”谱写新故事、续写新篇章。

  雨中探访四排赫哲族村

  一场秋雨将四排赫哲族村洗刷得格外清新和迷人。

  “你去过四排吗?”“你有多久没有去过四排?”路上,司机忍不住先说为快:“四排已经不是从前的四排啦。”

  20公里车程,稻浪、麦田以及乌苏里江水在细雨中匆匆而过,隔着车窗向外看,烟雨朦胧,大地一片丰收景象。

  平日里热闹的四排赫哲族村,在雨中显得有些空旷和宁静。村边的乌苏里江自顾自地流淌,远处的稻田已泛黄,空气中弥漫着成熟的味道。

  雨中的四排赫哲族村别有一番情调。乌苏里江绕村而过,隔江相望的俄罗斯近在咫尺,但见茂树涌翠,峭壁沉江,眼前这秀美的景色不禁让人浮想联翩。

  小雨淅淅沥沥。年轻的村党支部书记尤俊鹏没有撑伞,他领着记者在村里转来转去。花海、洋房、菜园装扮的公园,城里一样的住宅小区。如今的四排赫哲族村已今非昔比,清风拂过竞放的“四排花海”,一首新《乌苏里船歌》在花间流淌。

  行走在四排赫哲族村,满眼皆是风景。

  打鱼成为四排赫哲族村副业

  “打鱼已经不再是赫哲族人的主业。”尤俊鹏说,目前四排赫哲族村早已实现经济转型,重点发展的是非渔产业,全村目前只剩下两户专业打鱼的。

  30多年前,乌苏里江渔业资源曾一度锐减,1998年,四排赫哲族村渔民纷纷上岸,在政策扶持下,陆续开垦了18703亩耕地。全村512人,从人均耕地不足0.2亩,提高到现在人均耕地36.5亩。

  村民在未曾开垦的黑土地上因地制宜,分别种植水稻、玉米和大豆,旱涝保收,尤其四排“赫哲族大米”在当地颇为抢手。稻养结合、稻田观光、稻米加工、稻旅融合,四排赫哲族村将一粒稻“吃干榨净”,形成了一个全新产业。

  四排赫哲族村还开辟了“非遗+产业”的发展模式。

  于春文是当地烹鱼高手,是赫哲族食鱼习俗市级代表性传承人。他和妻子经营的“渔家乐”,餐饮带民宿,生意十分红火。村党支部因势利导,以于春文为带头人,利用自家闲置住房兴办餐饮、民宿业。目前,全村已有“赫乡渔家乐”“江上鱼者”等10家餐馆、19家民宿开门纳客。

  此外,村里还以赫哲族伊玛堪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卢艳华为带头人,开展赫哲文化进景区展示展演活动,形成了特色民族文化演绎产业;以赫哲族桦树皮制作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尤俊涛为代表,形成了民族特色传统手工艺产业。

  通过“非遗+产业”模式,带动了全村第三产业快速发展。

  通过产业带动,四排赫哲族村村民腰包鼓起来了,村集体积累也逐年增多。2023年,通过“清化收”和发展产业,全村总收入达到300余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达到3.8万元,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眼下,在村党支部倡导下,村里正在筹办“四排共享食堂”,让村民共享乡村振兴成果。

  小渔村变成旅游村

  饶河有一句响亮的宣传语——“看赫哲,到饶河”,其实到饶河看的就是四排赫哲族村。如今的四排赫哲族村已经成为饶河赫哲族文化标签和旅游代言村。作为“六小民族”之一的赫哲族在全国仅有3个赫哲族乡,饶河县四排赫哲族乡是其一,其民族文化传承和文化产业发展闻名全国。

  “四排赫哲族风情园”是“看赫哲,到饶河”必到之处。走进游客接待中心,一幅长44米,宽4.4米的大型鱼皮画《赫哲百态图》展现在眼前。

  解说员介绍,《赫哲百态图》由40多位国家级鱼皮制作技艺项目传承人历时200多天耗用21852块大马哈鱼皮缝制而成,是世界上最大的鱼皮画作。共绘制了一年四季中27个生产、生活场景,78位各色人物。通过这幅画,赫哲族的民风民俗场景一目了然。

  占地1.2公顷的风情园是全国为数不多的赫哲族文化3A级景区,景区设有赫哲族传统舞蹈、民族体育项目和赫哲族说唱“伊玛堪”表演等。

  尤俊鹏说,风情园好比一个赫哲族博物馆和一个看赫哲族的窗口,透过它,人们可以更深刻地了解和感受赫哲族历史、文化和时代变迁。

  “乌苏里船歌文化记忆馆”亦是到四排赫哲族村不可不去的打卡之地。记忆馆外观以“乌苏里江渔船”为设计原型,内部运用声光电技术,将赫哲族渔猎生活和《乌苏里船歌》创作背景和过程进行充分融合、演绎,创造出极具震撼力的视听效果。

  “按照规划,到2025年村集体总收入突破500万元,力争5年内实现总收入破千万元。”尤俊鹏深有感慨地说:“我的梦想就是把四排发展起来,让村民富裕起来,现在,我的梦想正在一步步变成现实。”

  ◎记者手记

  尤俊鹏不停带着记者在村里转,说“你自己看吧”。提起爷爷尤连仲,尤俊鹏话多了。

  “我爷爷是省级民间艺术家,是我们赫哲族的名人。”尤俊鹏在爷爷讲述的渔猎故事中长大,那些凭着勇敢和技艺与大自然抗争和获得生存资源的故事滋养了他幼小的心田。

  “两块板可穿山越岭,三块板可翻江倒海。”爷爷说,两块板是滑雪板,一脚踩一块能翻山越岭捕猎;三块板是船,两块做船帮,一块横中间,便可翻江倒海打鱼。

  爷爷把生产生活的工具复制出来就是工艺品,随手撕一块桦树皮就是一张树皮画。

  短短十几年,四排赫哲族村旧貌换新颜,成为全国闻名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过去,许多村民都离开了四排,外来人也不多,现在,不仅外来游客增多了,就连走出去的本村村民也开始陆续回村。”

  在四排赫哲族村采访,记者接触了很多村民,他们中有渔民、有饭店老板、有民宿经营者,还有从事赫哲族传统技艺的民间艺人,他们质朴的脸上带着笑容,那笑容是获得的、满足的、幸福的。(记者 崔立东)


原文链接:http://nynct.hlj.gov.cn/nynct/c115380/202409/c00_31770615.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三农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投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