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阳原县:牵住特色产业牛鼻子 打造红色引领示范区
来源:河北省农业农村厅    时间:2024-12-30    作者:佚名

  河北省阳原县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以示范区建设为抓手,用足中央彩票公益金的含金量,用红色基因赓续党建引领建强示范区硬堡垒;用真金白银投入打造示范区产业项目新高地;用闭环式管理塑造乡村全面振兴新模式。阳原县成功入选2023年度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典型案例,走出了革命老区振兴新路径。2023年示范区内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129元,同比增长15%,高出全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水平8个百分点。

  阳原县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是晋察冀重要革命根据地,察南最早的抗日政权曾在该县建立。在艰苦的革命斗争中,阳原县各级党组织带领广大人民群众,组织武装,袭扰日伪,反特除奸;发展生产,筹粮送款,破交支前,曾为抗日战争、解放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辖区内涌现出了中国早期工人运动领袖先驱王仲一、出席全国群英会代表武明、鏖战朝阳堡神枪手杨珍等一大批杰出代表和民族英雄。人民“忠诚奉献、不怕牺牲、永远跟党走”的传统红色革命精神,一直激励着该县人民奋发图强。阳原县,昔日的“糊糊”川、过去的贫困县,在全县干部群众的努力下,脱贫攻坚战圆满收官,如期摘掉国家级贫困县帽子,与全国人民同步进入小康社会。当前,面对“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的时代重任,阳原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北张家口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将老区精神不断融入新的时代使命,抢抓示范区建设机遇,依托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和自然环境,将红色血脉植根于广袤乡村,凝聚起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磅礴力量。

  一、传承红色基因,突出党建引领“强基”

  红色基因彰显了党的初心使命,是共产党人的身份自信和使命担当。阳原县在示范区建设上,从红色基因中汲取精神力量,突出抓好基层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

  一是建强组织堡垒。全面开展农村党组织“创A转D”活动,围绕班子建设、产业发展、人居环境、平安建设、文明乡风五个方面,因村制宜、分类推进,创建全县党建示范村3个,达到突出特色、示范引领的良好效果。同时聚焦抓党建促示范区建设、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项目建设、招商引资等中心工作,通过举办村党组织书记擂台赛、座谈研讨、观摩拉练、外出考察等活动,培强乡村振兴“领头羊”队伍,为示范区整体有力推进提供了强大的组织保障。

  二是发挥模范作用。将示范区组织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发力点,增强党员担当意识,打造过硬党员队伍,示范区村“两委”班子中13人为致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平均年龄46岁,思想开放且年富力强。2023年,针对乡村振兴政策、党风廉政、基层治理等主题,精心选取课程,对示范区村干部开展4次轮训,有效提升了工作能力和服务群众水平。

  三是建立工作机制。从有效激发示范区内党员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热情出发,深入推进党员“1+10”帮联机制,组织1名党员最多与10户群众建立结对帮联关系,党员领导干部负责做好宣讲政策、推动项目、帮办实事等工作,一般党员负责做好收集民意、代办服务、化解矛盾等工作,依托“百姓出题、党员答卷”,党员干部主动对接服务群众,助力示范区建设顺利开展。

  二、弘扬斗争精神,突出产业支撑“培元”

  “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中国共产党人彰显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的动力源泉。在推进示范区建设中,阳原县把发展特色产业作为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立足资源禀赋,下好“基地建设、链条延伸、科技支撑、品牌创建”四步棋,推动示范区特色产业步入“全链条”发展快车道。

  一是依托资源优势,打造产业基地。阳原县地处华北平原和蒙古高原过渡带,全县拥有旱地23万亩,70%土地适宜种植杂粮、苦荞等抗旱作物。为鼓励支持企业和农户发展杂粮、苦荞种植,打造产业基地。积极推行“企业+农户”模式,龙头企业负责提供种子、技术指导和产品回收,带动种植农户走集约化发展道路。通过“政府+企业+合作社+农户”四位一体模式,揣骨疃镇4260户种植张杂谷子1万亩,被确定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全县苦荞种植面积已达到1.6万多亩,未来两年将在南北两山高寒地区推广种植苦荞5万亩。

  二是培育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条。通过基地建设、认证奖补、品牌奖励等措施,扶持规模化杂粮、苦荞加工龙头企业24家,年可加工杂粮杂豆达19万吨,产值达17亿元。通过资产收益项目、农业产业项目等“政策包”支持,补齐杂粮、苦荞产业生产加工、仓储物流、电商销售等短板。截至目前,累计投资1.67亿元实施苦荞产品加工配套项目、杂粮仓储物流和农产品电商交易平台等多个项目,企业精深加工能力得到提高,生产规模再次扩大,杂粮、苦荞系列加工产品进一步拓展。

  三是加强技术服务,构建科技支撑。按照“政学研企农”五位一体的合作模式,先后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作物科学研究所、河北农业大学等单位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建设张杂谷和苦荞示范基地、开展标准化种植试验研究与技术推广等。依托全县14个乡镇科技服务站、183名科技特派员和301名产业帮扶指导员,巡回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指导服务。

  四是强化品牌创建,拓展销售渠道。成功培育“原味桑干”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鹦哥绿豆”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以及“泥河湾杂粮”“初谷味”“原上皇”“荞滋味”等一批“土字号”品牌。积极开展杂粮产品有机认证、绿色认证,扩大驰名商标“泥河湾”的影响力。使用中央彩票公益金500万元实施农产品电商交易平台项目,鼓励企业组建专业的营销团队,在832平台、快手、抖音以及电商平台线上销售;利用各级媒体、展销会等渠道,宣传推介系列产品,产品在县内外各大超市线下销售,打通了北京、郑州、俄罗斯等多个国内外市场。

  三、践行群众路线,擦亮乡村底色“固本”

  群众路线是我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在推进示范区建设中,阳原县始终把问计群众、发动群众、惠及群众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一是问计群众。通过组织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和建议,组成以部分老党员、老干部和村民代表为成员的村级项目监管领导小组,从项目立项审批、实施监管到资产运行,全过程参与示范区建设。

  二是发动群众。在党员干部示范带动下,示范区群众争相参与建设和美乡村,主动投身到厕所改造、花草种植、垃圾清理工作中去。全体干部群众热情高涨,凝聚力和向心力不断增强,真正实现了党群同心、“花小钱办大事”的目标。

  三是惠及群众。构建“企业+村集体+农户”利益联结机制,经营主体与农户签订订单种植合同,带动辐射群众种植杂粮、苦荞增加收入。经营主体租赁苦荞加工配套、杂粮仓储物流项目资产,每年上缴收益增加村集体收入,通过收益分配实现脱贫人口增收。经营主体新增就业岗位28个,让农户实现家门口就业。农户在土地流转、基地务工、生产销售等环节中持续增收,分享全产业链增值红利。


原文链接:http://nync.hebei.gov.cn/html/www//cyfp/1796362112663916546.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三农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投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