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把800项成果“种”到农民的田地里
来源:    时间:2020-03-04    作者:

  一台播种机能否对不同形状、不同尺寸的种子进行精确定量播种,取决于核心部件排种器。过去,排种器的关键技术一直掌控在欧美农机巨头企业手中。但现在不一样了。近日,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排种器,成为山东省农业机械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山东农机院)60周年院庆的成果之一。

  记者了解到,类似的核心技术,该院还有很多。800余项科研成果,200余项获国家、省部级科技成果奖,不但技术先进,还陆续在田野里落地,实现产业化。

  当下,国内农机行业正经历寒冬,价格战让很多研究院及企业兵败滑铁卢,但反观山东农机院,自主创新却推动了该院横纵向课题的增长。他们的科研模式与市场经验,为农机行业探索出了发展道路。

  瞄准田间痛点,研发出世界首台

  刚刚过去的2019年,农机市场继续阶段性深度结构调整,行业增速持续下降,年度增长接近0%。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全年,农机业务收入约为2400亿元,较之2014年的3952.28亿元下降明显。农机企业正面临传统的规模、数量增长方式向注重质量、效益发展的模式转变。在此背景下,创新技术保持竞争优势,成为农机研发机构及生产企业持续发展的有效举措。

  种植面积、产量均居世界首位,但好吃、难种、难收,这是我国大蒜产业的现状。大蒜生产机械化水平不高,特别是播种和收获环节缺少成熟可靠的机具,导致人工费用目前已占到生产总成本的50%60%。

  山东农机院荐世春研究员团队,十年磨一剑,突破了单粒取种、鳞芽定向和直立下栽等3个大蒜生产机械化关键技术,研发成功我国首台高效精准大蒜播种机。实验结果显示,种芽直立率超过90%,播种速度可达每天25亩,效率是人工的30倍。

  山东省玛丽亚公司销售经理胡晓明告诉记者,大蒜播种机播种效率高,在山东、河南、河北等地大蒜产区很受蒜农们欢迎;农机合作社也愿意花钱买,买一台,播种一季,就能挣回本钱。

  上文提到的排种器,研发过程极为不易。为攻克这一技术壁垒,山东农机院引进高端人才,组建专业团队,投入上千万元建了国内一流的实验室。团队成员们在史嵩博士的带领下经过数千次反复试验,攻克了多项核心技术难题,研制成一种结构更为简单、高速作业性能却更加优良的气吸式精密排种器。

  如何让农机装备感知环境,像拥有人的大脑一样充满智慧地播种、灌溉、施肥、喷药?早在2013年,山东农机院便组建了一个智能化研究团队,由青年骨干孙宜田担任负责人。6年多来,该团队先后承担了30余项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核心技术填补国际、国内空白。

  他们建设的智农云链农业装备物联网管理云平台,具有多种功能,包括作业任务发布、调度、管理,地块、农机、机手信息管理,一键导航到农机,作业面积、作业效率、作业质量等参数可视化统计,作业轨迹跟踪等。平台建立之后,实现了农业装备耕种管收作业环节的全程物联监控。

  北京德邦大为公司工程师王伟说,装上山东农机院研发的监控系统的播种机,在黑龙江等地试验示范获得成功。2019年,这样的播种机卖了3000多台。

  敏锐捕捉需求,与时俱进搞研发

  山东农机院田间中心学术负责人周进研究员介绍,十三五以来,该院在玉米收获机械关键技术研发与产业化研究方面持续发力。

  老农机人还记得,曾经风靡全国的泰山-12型拖拉机,就是山东农机院奉献的杰作。泰山-12型拖拉机于1970年定型生产,这个机型,设计思路独特,采用当时农村常见的卧式195柴油机作动力,制造工艺要求低,适合县级农机修造厂修造,遇到一般故障农民自己动手就能修好。

  后来,在原图纸基础上,山东农机院组织完成了泰山-12型拖拉机全国统图,分发到全国各地上百家拖拉机生产企业进行生产。至此,形成12马力小四轮拖拉机生产全国一***全国配件都通用的局面,最大年产量达100万台,总产量超过1000万台。

  60年转眼间,山东农机院从仅仅从事农具改良和半机械化农具研制,变成了一个综合性科研机构,也是全国农机科研战线的一支重要力量。该院理事长兼党委书记范本荣表示,山东农机院将紧密对接乡村振兴战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新旧动能转换重大需求,调整专业布局、拓展发展领域,加快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重点攻克一批重要技术;推广转化一批引领作用强、影响力大的科技成果,为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

三农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投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