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胶州:“炕头经济”让村民“宅”得住
来源:    时间:2020-03-04    作者:

  新华社青岛3月1日电(记者张旭东)2月29日,在山东省胶州市李哥庄镇魏家屯村一家农家小院里,散落在炕头的首饰配件正被组装成一件件成品,而整个流水线就是魏学信一家三口。

  我负责插板,老伴负责装袋,儿媳妇负责贴标签。74岁的魏学信说:儿媳平时就在首饰厂上班,因为疫情就将包装手工活拿回家里,我们老两口也跟着一起干,能多挣点钱,待着还不无聊。

  同村的贺明华和老伴、儿媳经营着一家饭馆,因受疫情影响,饭馆暂不能营业,他们一家三口也干起了首饰配件组装的活。我们三个一天能挣100多块钱,虽然饭馆还不能开门,但生活费足够了!贺明华说。

  疫情期间,为让村民们有收入,李哥庄镇流行饰品协会派专人联系、发放首饰配件,形成链条式服务,让当地炕头经济由零散变得有组织、有规模。

  首饰扭件、包装、剪断、连接组装这些工艺品生产工序的工作强度小,简单易学,但企业又需要大量手工劳动,特别适合疫情下村民们宅家工作。李哥庄镇流行饰品协会副会长魏兆江说,李哥庄镇工艺品是传统产业,我们就牵线搭桥,上门送、上门收,工资日结,村民们足不出户就能赚到钱,大家也能宅得住。

  据了解,李哥庄镇有80多家首饰和工艺品企业,主要出口欧美等国家,年销售额约1亿美元。青岛江鸿工艺品有限公司负责人张水萍说:这是一个双赢的事情,对于企业来说,炕头经济避免了员工聚集,降低了企业防控压力,也有助于恢复产能,对于待业在家人员也增加了收入。

  魏兆江说,过去炕头经济这种模式也有,但从业者大概只有一两千人,比较分散。疫情下大家都出不去,现在至少有5000人通过炕头经济有了新收入。哪些农家干哪些工序,越来越明细,干得也越来越专业了。海外订单已经恢复到去年同期水平。

三农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投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