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桂林市、灵川县文旅部门及灵田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2021年12月,笔者组建科研团队发起和实施旅游振兴乡村计划“长岗岭行动”,开启高校全链条闭环智力帮扶旅游振兴乡村模式的实践探索,通过发挥高校智力优势、把群众力量组织起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走出一条高校帮扶和乡村发展的新路子,成功入选2024年广西文化和旅游赋能乡村振兴典型案例。
实践与经验:创新高校智力帮扶乡村振兴模式
创新帮扶模式:破解单一帮扶方式,打造高校全链条闭环智力帮扶乡村振兴新模式。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部分地方存在一些问题,诸如“重建设、轻运营”“重输血、轻造血”,以及社会帮扶过于单一。长岗岭隶属灵川县灵田镇上长岗村委,是桂北“盐马古道”上的古村,拥有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首批中国传统村落等称号。在当地政府部门的支持下,科研团队探索出“规划设计、村民动员、合作社组建、服务培训、业态建设、营销推广、运营管理、招商引资”的高校全链条闭环智力帮扶旅游振兴乡村模式。依托“旅游振兴乡村版”的“科技小院”博士科研团队工作站,通过村干部座谈会、全体村民大会、小范围村民走访、村民实地考察学习等形式,科研团队讲清“村民能做什么”“村民能得什么”“团队能帮什么”的底层逻辑以及长岗岭打造桂林市区近郊乡村旅游创客基地和世界最佳旅游乡村的规划蓝图,激发村民对发展乡村旅游的信心、决心。科研团队注重运营前置,全力塑造“盐马古道上的古驿站——长岗岭”的主题形象,着力线上线下营销推广,搭建新媒体营销矩阵,策划地方特色节事节庆,与有关高校专业实习实践、中小学校研学和研学旅行服务机构等开展合作,积极拓展客源。自2023年3月正式对外开业以来,长岗岭接待游客量超过5000人次,营收超过20万元,乡村旅游服务、管理逐步走上规范化轨道。
组织群众力量:激发农民内生发展动力,推动村庄“三变”。部分农民“等靠要”观念严重以及“政府一头热、农民靠边站”,是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较为突出的问题。要改变这样的状态,就必须激发农民内生发展动力,需要“把群众力量组织起来”,切实发挥村民和村集体主体性作用。在科研团队的动员下,长岗岭全村123户中107户村民入股48.2万元、村集体入股11万元,注册成立灵川县首家旅游专业合作社;以合作社名义租赁村民古建老宅,改造2个特色餐馆、1个非遗体验坊、1个青年旅舍、1个村咖和1个文创店等旅游新业态;对村民开展餐饮服务、茶艺、手机拍摄等技能培训,通过现场教学、会议座谈、电话沟通、知识分享等形式培养村干部旅游管理能力。引导和鼓励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创业,推动“村民变股民、乡村变景区、庄稼人变旅游人”。
争取政府支持:整合政府资金项目,有效发展乡村旅游。科研团队积极向各级党委政府寻求支持,助力长岗岭获得自治区文旅厅村级公共服务中心文旅融合示范点项目(农家书屋)、桂林市统一战线助力乡村振兴示范点(光彩项目资金)、灵川县文旅赋能乡村振兴示范项目(2024年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发展专项资金一般债券)等支持,用于业态提升、环境整治以及生态停车场、旅游厕所建设等。此外,桂林市、灵川县文旅部门和灵田镇党委政府等以标识牌、环境整治和宣传推广等形式给予资金项目支持。“种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党委政府对乡村振兴的支持就是优化营商环境,有助于吸引村民返乡、工商资本下乡,共建共享,做大做强乡村产业。
困难与挑战:资金人才及运营需强化
开发运营资金短缺。长岗岭利用不到60万元的自筹资金打造首批业态,品质档次相对较低、品类不丰富,旅游吸引力还较低。旅游“流量”和“留量”在于优质、创新的业态产品供给,需要“真金白银”投入和创意打造。长岗岭虽非脱贫村,但有20户脱贫户,留在村内村民大都收入不高,大部分村民不敢冒风险追加认股、贷款等投资,开发运营资金短缺成为当前最大难题。
运营人才难以引育。长岗岭全村436人,常住人口百人左右,主要是老人,以青壮年为主的劳动力绝大多在外打工,劳动力流失严重。村干部大多知识水平低、社会见识少、乡村治理和经营能力低,要培养成“现代企业管理者”难度大。在尚处于旅游发展起步爬坡阶段,本村的大学生、新乡贤甚至在外农民工返乡动力不足,而资金不足也难以引进职业经理人。
思考与启示:联动多方力量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构建共富机制:大力发展集体经济,促进共同富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快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促进共同富裕。”长岗岭是典型的小农经济,但乡村旅游的核心吸引物是古建老宅、村落田园,这些资产、资源既是各家农户的,又是全体村民的。那么怎么盘活、转化这些资产、资源?这需要把本村群众的力量组织起来,引导村民以资产、资源和资金等方式入股组建合作社,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在没有政府扶持和外来投资的前期,村民以资金入股不可或缺,既可保障首批业态打造,更可真正发挥农民主体性作用,改变过去“等靠要”为“行动敢”,通过“金钱”利益联结强化对集体经济发展的责任心和紧迫感。在后续发展中,无论是合作社自我滚动发展,还是整合外界力量做大做强,就有一个“抱团取暖”平台和机制,在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的同时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促进共同富裕。
注重运营前置: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推动旅游振兴乡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整治村庄和经营村庄结合起来,把改善村落村貌与发展生产、富裕农民结合起来。”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经营村庄就是要对乡村各种可经营资源进行市场运作,推动“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每个村庄都适合发展乡村旅游,要“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综合考虑乡村资源禀赋、区位条件(交通、旅游)、村民发展意愿和政府支持力度等,降低乡村旅游发展的盲目性和风险性。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优秀职业经理人或乡村CEO可以有效操盘乡村旅游景区,培养、引进职业经理人或乡村CEO是乡村经营的关键。
优化顶层设计:有效发挥多方力量作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也是实际工作的切入点”“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关键靠人”。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一是党委政府层面的优化。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三农’工作紧紧抓在手里,夯实基础,完善服务”“鼓励工商资本下乡”,地方党委政府应出台有干货的政策措施,吸引能人回乡、农民工返乡、企业家入乡创业,切实推动工商资本下乡,大力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发展壮大乡村产业;年轻人回乡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标志,借鉴浙江省“强村公司模式”、云南省社区(村)基层治理专干等经验,吸引专业人才、青年人才和大学生到乡村就业创业,推动新时代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出台文旅特派员制度,围绕乡村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精准安排适配专业人士提供专业帮扶。二是高校层面的优化。锚定乡村振兴战略和产业发展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如增设乡村旅游与村庄经营本科专业;把专业教育或课堂设立在乡村,如创办旅游振兴乡村学院,可让农民就地就近学习新技能,也可让学生在扎根乡村中“解民生、治学问”,为乡村振兴培养接地气、管用的人才;改革职称评审制度,鼓励科研人员把学术研究和社会服务更多投向农村,“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
[作者系南宁师范大学旅游与文化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南宁师范大学旅游规划与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管理学博士,旅游振兴乡村计划“长岗岭行动”发起人。本文系2019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南部边疆深度贫困地区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成效评估与长效机制研究”(项目编号:19XSH023,项目类别:西部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 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三农内参网 snncw.org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39793号-5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0533号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neicanyx@163.com
邮箱: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