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市| 津市:打造乡村“小车间” 搭建振兴“大舞台”
来源:湖南省农业农村厅    时间:2024-12-23    作者:佚名

  【案例背景】

  津市市位于湖南省西北部,澧水中下游,历来是湘鄂边际的工业重镇,享有“江南明珠”之美誉。总面积558平方公里,总人口22.18万,其中农村人口10万,现辖4个镇、5个街道和1个省级高新区,涉农行政村(社区)61个。辖区有津市牛肉米粉、津市藠果、津市茶油等三个国家“地标”农业产品;全省最大的溪水湖毛里湖位于其中,开发有毛里湖植物园、大关山航空科普基地、绿岛蓝湾等12个文旅产业项目。丰富的农村劳动力资源以及固有的产业基础,为乡村振兴车间发展壮大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基本情况】

  近年来,津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积极探索创新,大力发展乡村振兴车间,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从2021年开始,津市市委、市政府积极倡导引进企业入村,在厂房租地、水电费补贴等方面出台了优惠政策,营造了“乡村车间”发展的良好环境,并全力支持村和企业开展深度合作,采取“企业+乡村车间+农户”的模式,着力培育和发展“乡村车间”24家,实现了辖区7个镇(街)全覆盖,涉及服饰初级加工、食品加工、文旅产品加工生产等行业。

  【主要做法】

  1、政策扶持,让车间“建”起来。乡村振兴车间是乡村振兴征途上的重要实践,津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在政策上出台了土地、税收奖补、就业稳岗等专项扶持政策,鼓励并支持镇街及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充分发掘本地资源优势,把握沿海发达地区产业经济向内地转移机遇,积极引进代加工“微车间”,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加工产业。

  放宽乡村振兴车间认定条件,完善乡村振兴车间评估标准,吸引更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养殖大户、个体工商户等认定乡村振兴车间。延续乡村振兴车间扶持政策,从务工劳务补助、技能培训补贴、社保代缴等方面给予全方位支持,促进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吸纳更多脱贫人口就地就近就业。入驻村居的乡村振兴车间全部比照园区落户企业标准,实行车间内的生产运行等事务企业自主办,车间外办证许可等事务镇村办。

  在企业开办、规划建设、消防验收等方面,按照津市“一件事一次办”和政务下沉“六个一”要求,全部开辟绿色通道、一条龙服务完成。在社会治安、信访稳定等方面,除加装监控设备、纳入“天网”工程进行物防技防外,镇村还组织巡防队、志愿者等人防队伍加强巡逻管控,确保车间安心生产、企业安全运行。

  2、整合资源,让车间“活”起来。做活做实乡村振兴车间是一项重大课题,既要让车间建起来更要让他活下去。为此,津市把招商引资与乡村振兴工作有机结合,大力开展“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活动,以乡土乡情乡愁为纽带,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等经营主体投入车间建设。盘活村集体固定资产,利用老厂房、学校旧址等闲置土地,按照“一镇一品、一村一品”原则,完善乡村振兴车间建设工作方案,与农村改革、生态振兴、绿色发展、乡村治理等有效衔接。认真梳理村居闲置资产,利用撤并停办的学校、合乡并村后闲置的村部、水利设施等资产的建设用地、建筑物及附属设施,按照“集体所有,有偿经营、符合生产”的原则进行甄别比选,第一时间改造成乡村振兴车间,让村集体通过参股经营、联合开发、租赁等方式持续增收。

  围绕“消薄攻坚”目标,将建设乡村振兴车间作为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鼓励和倒逼镇(街)齐发力,在人口集中居住地,要求镇(街)新建2个以上乡村振兴车间,每个乡村振兴车间力争带动村集体当年创收10万元以上。力争到“十四五”末,全市乡村振兴车间数量达到50家以上。发动镇(街)和村居全面梳理乡贤能人,建立对接联系清单,逐一沟通联系,对有实力、有意愿支援家乡建设发展的乡贤能人,由政府分管领导、镇街及村居主要负责人带队登门拜访,把家乡的发展现状、老乡的期盼和政府的规划讲清楚、说明白,始终以最大的诚意争取他们的支持。今年来,为建设脱贫致富乡村振兴车间,全市各镇街和村居累计开展走出去、请进来招商合作恳谈会21次、调研考察行动47次。

  为了解决乡村车间工人技术问题,该市将人社局人才培训、农业农村局农民教育培训统筹,依托“我们村”等平台,使车间用工需求和人员求职实现无缝对接,针对不同车间培训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岗位技能培训,让乡村振兴车间员工在自己的工位上学本领、练技能。

  3、创新模式,让车间“强”起来。乡村车间作为一个经济实体,要在市场经济潮流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发挥好轻便灵活的竞争力。因此,津市深化种植养殖、农村电商、农旅融合等乡村主营业态,探索创新厂房式、合作社式、“互联网+”式三种模式乡村振兴车间,发展居家式、分散式、家庭作坊式等模式,让村民既可选择居家灵活就业,也可选择车间稳定工作,既可增加收入,又可照顾家庭。

  发展村集体经济等不起、慢不得,坚持将能够落地的乡村振兴车间以最大的努力、最快的速度建好用好,发挥出强镇富民的最大作用。为确保车间立得起,该市宣传发动确保车间有人干,津市坚持提前宣传发动、做好思想动员打消农村务工人员进工厂最担心的难顾家、不自由、技术不好挣钱少的顾虑,由镇村组织群众代表前往企业总部和外地示范点考察参观,还在公开乡村振兴车间的具体岗位要求、上下班情况、计酬方式标准等内容基础上,聘请法律顾问把关就业合同,并承诺有疑虑找政府解决。

  目前,全市乡村振兴车间全部兑现承诺,710名就业群众吃下定心丸,实现就业、顾家、致富三不误。毛里湖大山社区领办乡村振兴车间,从事服装、服饰、玩具等订单加工,2022年实现产值2000多万元,村集体经济创收102万元。依托大山社区乡村振兴车间的成功经验,2023年2月,津市创建乡村振兴产业园,按照“统一接单、统一派单、统一管理、统一结算”模式,带动各镇(街)共同发展,构建起了“一园区五车间”的发展格局。目前,五车间共有就业人员518人,其中:脱贫户监测户181人。今年来,园区已接单300万件,完成订单110万件,实现产值3800多万元,为村集体经济创收352万元。

  为了解决乡村振兴车间规模小、市场竞争力不足的问题。津市坚持与规模企业一道,推行“总部+车间”“车间初加工+园区深加工”的发展模式,助力龙头企业引领乡村振兴车间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近期,该市依托白衣镇藠果产业,正统筹财政扶持资金和村自筹资金联合兴办藠果洗果乡村振兴车间,投产后预计村集体经济收入年均可再增加20万元以上。

  【主要成果】

  乡村振兴车间的发展壮大,不仅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还为该市藠果产业及其他的工业企业提供了配套服务,降低了合作企业的人力、交通运输等成本,形成了企业与乡村车间的共同发展的双赢局面。

  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建成乡村振兴车间24家,涉及农产品加工、服务装加工、玩具生产等,年产值达2亿元,吸纳710名农村富余劳动力“家门口”就业,让身在农村的村民变身为产业工人,促进农民增收3000万元。2022年,全市村集体经济总收入突破1000万元,助力全市全面完成年度“薄弱村”消薄任务19个,村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居占比达到60%,全市村均集体经济收入排名常德市第一。

  【经验与启示】

  “乡村车间”的建立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生动实践,也是加快推进乡村振兴的创新性举措。“乡村车间”使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实现了群众“足不出户,就地致富”。

  不可否认的是,在村里办“乡村车间”,规模一般比较小,主要以低端的手工技术为主,诸如服装、纺织、农业种植等行业,技术要求低,工序相对比较简单,易操作,村民乐于接受,而且每月的工资以计件报酬的方式发放,村民可以灵活安排上下班时间,拓宽了村民增收的渠道。

  在村里建设“乡村车间”,不少原材料都来自农村,不仅降低了企业用工成本,使企业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又可为本地群众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有效激发他们的致富信心,发挥好群众的主体作用,通过诚实劳动,使家庭稳定增收,更可在一定程度上破解留守、残疾、年老、体弱等群众的增收难题。

  但是,“乡村车间”的建设须防范“只开花不结果”。企业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对当地群众多份关爱,多份照顾。还要利用自身优势生根开花结果,激发群众致富增收的内生动力,吸纳解决更多群众就地就业,稳定促进家庭增收,实现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

  

  相关附件

  

  


原文链接:http://agri.hunan.gov.cn/agri/xxgk/gzdt/sxdt_1/202412/t20241219_3353075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三农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投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