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刘晴晓
秋冬时节,片片稻田迎来丰收。
在川沙新镇的田间地头,收割机在稻浪中穿梭往返,割稻、粉碎稻秆、装车等工序一气呵成,以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艰苦体力工作,在当下则成为了以操作机械为主的“技术工种”……这便是数字技术为传统农业带来的蜕变。
近年来,浦东新区利用与区城运中心共同开发建设的“耕地保护与用途管控应用场景”平台,加强耕地种植用途管控的日常监督,建立耕地动态监测、智能监管及预警机制,落实“藏粮于地”战略。同时,结合粮食生产无人农场建设,浦东推动智慧农机在“三夏”生产期间大显身手,运用无人驾驶收割机、水稻插秧机、植保无人机等多种大型智能化机械联合“作战”,实现“耕、种、管、收”全程无人化作业,提高作业效率和质量的同时降低生产成本,并在宣桥镇腰路村打造了200多亩全智能数字水稻种植示范区,利用5G技术人工智能系统,对水稻生长状态进行智能化管理,通过深度分析图像信息、建立数学模型等方式,精准判断水稻生长状况,从而制定相应的灌溉、施肥和病虫害防治方案,优化水稻种植的各个环节。
据了解,目前,浦东全区水稻种植面积基本保持在17万多亩,主导种植品种有杂交稻品种和常规稻品种,其中,杂交稻品种有4个,常规稻品种6—7个。杂交稻种植面积占比达到80%以上,杂交稻品种以“花优14”为主要种植品种。
“每到水稻收获的时候,大家都非常激动,因为这是检验我们育种科研成果的时候。”望着收割机忙碌的场景,浦东新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粮油科的水稻育种专家王冬翼感触颇深,“水稻新品种的选育不仅要追求高产量,还要满足市场对优质米的需求。”据悉,浦东新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常年培育水稻科研的土地有50亩,品种达20个。
“种植的水稻生命力强,只要产量得到农户的认可,就能够推广成功。”王冬翼表示,目前,团队正逐步将育种的重点从单纯的高产转向米质改良,并成功培育出了一批香软类型的优质水稻新品系,其中,以“浦香软2302”为代表的品种,因其蒸煮出的米饭油润透亮、香气怡人、口感柔滑而备受期待。这些优质稻米一旦通过审定,将应用于生产,不仅能提高农户的收入,还将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力沪郊大地从“卖稻谷”向“卖大米”转型,助力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 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三农内参网 snncw.org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39793号-5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0533号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neicanyx@163.com
邮箱: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