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黑河市爱辉区建立千亩示范基地,集中系统整合国家和省级农业项目成果,创建适合黑龙江省第四至第六积温带的技术示范模式,为提升全省种植业总体水平探新路;把黑土地保护利用技术嫁接到高标准农田建设中,改善农田生产环境,提升肥力、地力,让高标准农田更高产;走进大庆市肇州县和绥化市安达市,通过实地探查、田间指导和座谈等方式,帮助当地农户解决土壤板结、盐碱地产量低和农药残留严重等技术难题;深入绥棱、海伦及北安等地,对土壤情况和农业技术需求进行调研和现场指导,进一步提高各地区农技人员服务能力、实施主体黑土耕地保护和科学施肥水平。2024年,黑龙江省黑土耕地保护协同创新推广体系的专家们奔走在龙江大地,为实施千万吨粮食增产计划,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率先建设农业强省提供强大科技支撑。
提单产增地力 联合各方集成新模式
10月7日,“黑土地保护与利用学”学科组组织有关专家,对黑河市古城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肥沃耕层构建技术”示范区(300亩)进行了现场鉴评测产。专家们在示范田和农民对照田分别随机选取四个采样区,大豆每个采样区取2平方米,脱粒后称重,测量含水量,然后按自然含水量计算产量。测产结果表明,采用“秸秆翻混还田”的地块,比对照田增产4.8%;采用“秸秆加有机肥翻混”的地块,比对照田增产15.1%。
体系首席专家、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二级研究员韩晓增介绍,在黑土地保护以及玉米、大豆单产提升方面,目前科技部、中国科学院、农业农村部、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等部门都有一些科技成果,此次在黑河市爱辉区建立千亩示范基地,就是以玉米、大豆单产提升和黑土耕地地力提升为核心目标,统筹利用国家和省级多部门、多方面优秀科技成果,系统整合、集成配套农业新技术、新方法和新模式,在黑龙江省黑土地保护、高标准农田建设、秸秆还田和绿色种养循环等多个项目广泛应用、增效赋能,打造耕地质量和粮食单产双提升的“爱辉样板”,为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下一步将及时总结提炼示范区推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应用等经验、做法,探索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建设模式,争取在其他市地典型黑土区广泛应用、建设示范区,打造一批龙江现代农业科技创新的核心载体。
点试验面示范 携手并进推广新标准
在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的总体规划下,体系首席专家韩晓增牵头,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联合农业农村部及黑龙江省相关单位,以黑土地长期定位试验为依托,通过点上试验、面上示范、区域验证的方式,构建了黑龙江省黑土地保护利用标准化技术体系,在全省推广应用,服务于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
针对黑龙江省春季低温冷凉的特点,优化完善了秸秆覆盖少免耕技术,从原来的秸秆全覆盖升级至秸秆归行条带旋耕,有效提升春季苗床温度和作物出苗率;为了解决黑龙江省土壤质地黏重和低温冷凉对土壤水热传导、根系生长的限制问题,自主研发了以秸秆粉碎、有机肥深混还田为核心的深耕培土、扩容增库技术,实现了增加耕作层厚度和土壤温度的目标。在区域应用过程中,根据黑龙江省土壤类型、生态类型构建了黑土地保护利用技术体系,其中《耕地肥沃耕层构建技术规程》和《水田肥沃耕层构建技术规程》上升为农业行业标准。
今年以来,标准化技术覆盖了全省39个县市(区、农场),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提高5%,耕层厚度平均增加8.7厘米,耕地质量平均提高0.33个等级,作物产量提高10%以上。
走田间出良方 专家因地制宜解难题
今年春季各地区降雨量较大,土壤湿涝,而且低温导致作物播种较晚、生育期延后,为了帮助农民解决这些问题,体系专家邹文秀等携手各地农技人员,与当地农民、种植大户和合作社人员深入田间地头,从秋季和春季秸秆还田关键技术、苗期深松防寒管理、作物养分调控、生长调节剂喷施、病虫害防控等多个方面,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并为各地提供了土壤管理、养分管理等方面的系统解决方案。在肇州和安达,首席专家韩晓增和体系专家王秋菊针对盐碱地改良问题提出了具体方法。
入冬以来,专家们陆续走进农民培训的课堂,引领更多人深入了解不断更新升级的黑土地保护利用“龙江模式”,携手更多人共同筑牢祖国的大粮仓。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 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三农内参网 snncw.org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39793号-5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0533号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neicanyx@163.com
邮箱: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