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西河村乡村振兴工作队:打造多元融合发展模式促乡村振兴
来源:海南省农业农村厅    时间:2024-12-03    作者:佚名

  

  海南省琼海市万泉镇西河村乡村振兴工作队为切实推动乡村振兴重大决策落地见效,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要求,坚持以产业建设为中心,做好“非粮化”整治后复耕复种工作,将重心放在谋产业、抓产业、兴产业上,通过“合作社+农民”的发展模式,拓宽增收渠道。

  

  耕地资源整合,提高生产效益

  西河村耕地面积1073.93亩,其中800亩可用于水稻种植。之前由于多种原因造成部分耕地“非粮化”,有的是水利设施不到位,无法灌溉,种植粮食无法达到理想的生产效益;有的是家庭缺乏劳动力,年轻人外出务工,老年、小孩留守农村,无法耕种,便选择种植劳动力需求少的林果作物等等。如今在整治“非粮化”作物后,清退出来的耕地又出现了种粮热情不高、宁愿撂荒也不种粮的现象。因此,西河村乡村振兴工作队充分发挥水稻农民互助合作社的优势,对撂荒地整治和非粮化整治的土地合理利用,有效整合该村高标准基本农田,做到了“田成方、渠相连、路相通”的格局。运用统一机耕、统一插秧、统一施肥病虫害防治、统一收割、统一销售等“五个统一”服务措施,发挥统筹和互助的作用,做好800亩的水稻种植工作。以今年晚稻为例,农民自己想种的话,互助合作社提供组织服务,协调农耕机械、无人机施肥、打药等,通过集中整合,大规模机械化服务生产,降低成本。农民自己不想种的话,互助合作社提供全托管生产,避免农田撂荒现象。在工作过程中,经常听到农户反映,现在种植水稻是亏本的。以晚稻生产举例,以往传统人工散户种植,全过程一亩生产成本大约970元,亩产只有850斤左右。而西河村在互助合作社统一安排下,全过程一亩生产成本大约734元,一亩地可以节约236元的成本。800亩共节约成本188800元。如果统一品种,种植高品质大米,提升收购价,通过“一降一升”的方式能够帮助转亏为盈,提高大家的积极性,有效提升农作物的标准化种植水平,提高生产效率,帮助农户实现增产增收。

  推行稻蔬轮作,提高农民收入

  为提升耕地效率,实行分季利用,采取稻蔬轮作的种植方式,增加农民收入。驻村工作队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第一要务,通过果蔬农民互助合作社,采取“合作社+种植大户”的运营模式。经过两年发展壮大,果蔬互助合作社的业务已扩展到9个村小组,通过“水稻+瓜菜轮作”的方式,种植的瓜菜品种已涵盖豆角、茄子、青椒等多个品种。今年下半年,工作队计划在12月份推广种植100余亩新品种茭白带动农民致富。一亩地种植1700棵茭白,生长周期为80天,以亩产2500斤,市场价6元/斤来算,纯收入能达到10000元,是一般农作物的6到10倍。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孙海玲 岳海兴

  




原文链接:https://agri.hainan.gov.cn/hnsnyt/ywdt/zwdt/202411/t20241126_3774358.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三农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投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