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乾县坚守初心使命 奉献乡村振兴
来源:陕西省农业农村厅    时间:2024-12-03    作者:佚名

  金色十月,阳光照在乾县临平镇中心村红彤彤的苹果园和黄灿灿的柿子园里,在沟壑纵横的山坡边,一座座蓝色的养殖大棚特别耀眼,中心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殷新武的身影不时穿梭在养殖场、水井和村内街道当中,他带领一班人马把中心村从全县落后村发展成了陕西省美丽宜居示范村,集体经济名列全县第一,真正成了群众的“领头雁”。

  “乡村振兴工作不仅仅是国策,更是让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好日子’火起来、‘土环境’美起来的重大历史机遇,我们要紧紧抓住机会,在这片黄土地上尽情挥洒汗水,奉献给农村广阔天地。”殷新武时常说。

  殷新武把抓班子带队伍作为自己的第一要务,注重加强班子建设,建立科学的考核激励机制,对表现突出的党员干部给予表彰奖励,激发大家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中心村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显著提高,涌现出一批能力强、作风正的优秀干部。通过师徒结对、定期培训等方式,培养年轻干部,形成人才梯队。在他的努力下,中心村形成了班子成员与党员群众紧密团结、共同奋斗的良好局面,为村庄的持续发展和繁荣奠定了坚实基础。

  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在殷新武的带领下,在驻村工作队的支持下,中心村多方争取项目资金,大力发展富民产业,实施道路硬化、改水改厕和村庄环境整治等民生工程,把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得到村民们的点赞。村民说道:“殷书记担任村支书以来,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把村里的事时时刻刻挂在心中,总是穿梭在各个街道,奔波在‘跑项目’的路上,为我们争取到实实在在的利益。”

  乡村振兴的核心是产业振兴,因地制宜发展产业一直是殷新武迫切想要打开的新局面。养殖业一直是中心村的支柱性产业,但长期以来由于村干部集体经济意识薄弱、资金筹措困难、规模化经营管理经验不足等问题,导致存栏2400头的养猪场长期处于亏损停业状态。殷新武为盘活当地养殖业,带领村“两委”同志多次走访调研,召开中心村养殖业产业发展规划研讨会,向多方力量寻求“治病良药”。在他的带领下,成功盘活养猪场,2023年与高杜村合建的年存栏2400头的中心村二期现代化养猪场已投入使用,一期、二期养猪场年收入17万元,向全村群众共分红34150元,让村民第一次尝到集体经济的“胜利果实”。盘活现有资源的同时,他还勇于开拓发展新路径,积极调整规划用地、协调资源,向上级部门争取到了100多万元资金,建设了年存栏500头的中心村奶山羊基地,现已正式投入使用,奶山羊养殖基地的建立,进一步推动了村集体经济的壮大和发展,为中心村产业振兴注入新活力。

  中心村地处旱腰带地区,地表水难以存留,祖祖辈辈都是“靠天吃水”“靠天浇地”,饮水安全和农田灌溉无法得到保障,这一直是扎在村民内心深处的“刺”。殷新武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后,决心拔掉这根“刺”,积极向各级有关部门申请旱改水工程及人饮工程项目,多渠道筹措资金,实时跟进项目施工进度和项目验收等等。在殷新武和村“两委”干部的不懈努力下,中心村落实旱改水农田改造项目1500亩,新建人饮工程水井与灌溉水井也已全面投入使用,解决了自古至今村民“吃水难”“用水难”的问题,让群众真切感受到村党组织的“温度”。

  殷新武说:“中心村产业活了、旺了,环境也要美,基础设施也要完备”。他以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为契机,先后完成卫生改厕300多户,移栽绿化树1000多棵,硬化村组水泥道路4.8公里、铺设村组砂石路15公里、安装太阳能路灯230盏、建成殷家污水处理站,还为村民解决了马鞍桥污水和雨水排放难等问题。取消“老人去世第三天挂铭旌”这一陈规陋习,并且写进村规民约中,为每户过白事群众节约至少2万元,受到广大村民的支持和拥护。

  在殷新武的带领和村“两委”干部的努力下,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中心村多次在市、县级环境卫生观摩活动中名列前茅,并荣获“2023年陕西省美丽宜居示范村”。

  


原文链接:http://nynct.shaanxi.gov.cn/www/sxdt1142/20241111/9853703.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三农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投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