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兴平当好新农人 善用新农具
来源:陕西省农业农村厅    时间:2024-12-03    作者:佚名

  金秋时节,玉米飘香。兴平市金大地农机专业合作社种植的800亩玉米迎来丰收。

  10月9日,在兴平市南位镇定周村田间,只见一台台玉米收割机正开足马力来回穿梭,伴随着机械轰鸣声,一排排玉米被收割机吞入“腹”中,一棒棒成熟的玉米则直接进入收割机的粮箱里,秸秆随即粉碎还田……

  “你瞅瞅,收割前玉米叶还带着绿,这就叫活秆成熟。”冯晓海指着手机照片,话语间带着满满的成就感。“玉米穗成熟后,叶片继续进行光合作用,能让籽粒更实,还能避免植株早衰倒伏。”

  农机给力,种地省力。“大型玉米收割机就是快,眼前这台15分钟就可收割一车仓玉米,1小时收割30亩地。”冯晓海介绍,现在的粮食作物,从耕地、种植、施肥、植保,到最后的收割、秸秆处理等环节,都是茬茬相接,全部靠专业机械来完成的,这要放在过去,想都不敢想。

  “这台收割机是新添置的,效率是普通收割机的1.5倍,收割成本节约近10%,果穗破损率降低15%,平均每亩地增收30元。”说起自家的机械,冯晓海滔滔不绝,他前期又投资50万元,新购置福田雷沃玉米联合收获机和英虎玉米收获机。

  农机换代升级速度快。从普通机械到无人机再到北斗导航播种,装备越来越先进。冯晓海指着田里的智能收获机感慨,以前用的小型收割机,忙活一天才收五六十亩地,如今这些安装“智慧农机”系统的联合收获机,可将作业地点、亩数实时传送,极大地提高小麦收割效率。

  一籽一粒,种出不易,机收减损也等于增产。“机收这个活儿,既讲时机又讲技术,地上落了多少穗,苞米叶剥得利不利索,秸秆留茬多高,每个细节都关系到收成。收获前,要根据地块特征和植株间距,适当调整各项参数。”冯晓海种了15年地,干了15年农机手经验丰富,能掌握好玉米收获火候,确保损失控制在3%以内。

  “我今年夏秋两季收获的小麦和玉米丰收,比去年增产不少,总产、单产、品质再创新高。”冯晓海说,“保护性耕作技术,省工省力,节水蓄水,即使遇到大旱,土壤也没干透,粮食产量稳中有升。”实行保护性耕作,通过对农作物秸秆全量还田等措施护土保墒,最大限度提高土地肥力和抗旱能力。

  冯晓海还创建绿色新技术模式示范田,围绕“控肥增效、控药减害、控水降耗、省工节本”示范田展示成熟的绿色高质高效技术模式,节本增效5%以上。

  从“会种田”变成“慧种田”,冯晓海富了口袋,也富了脑袋,智慧种田,越种越“甜”。如今,这位“新农人”已成为“兴农人”。“我要继续开创农业规模经营新路子,在继续流转土地同时,扩大托管覆盖面积,依靠智慧农业新技术,多种地,种好地,多打粮,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应有贡献。”冯晓海表示。

  


原文链接:http://nynct.shaanxi.gov.cn/www/sxdt1142/20241028/9852993.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三农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投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