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礼泉在沃野上描绘壮美图景
来源:陕西省农业农村厅    时间:2024-12-03    作者:佚名

  

  航拍昭陵镇肖东村

  

  

  常联军为村里的残疾老人及留守老人在网上代交电费

  

  

  肖东村第一书记陈召召在大棚里给西红柿打杈

  

  近年来,在乡村振兴推进过程中,礼泉县驻村第一书记深入一线,真帮实促、真抓实干,他们站稳政治立场,筑牢发展根基,夯实基层基础,始终和群众干在一起、想在一起、心在一起,在广袤的乡村沃野上描绘五彩斑斓的乡村振兴新图景。

  

  把准群众关 当好服务群众的“贴心人”

  

  “常联军来村里后,村两委班子更加团结了,村容村貌更加靓丽了……”8月6日,记者在礼泉县烟霞镇永红村采访时,村民刘小印向记者介绍村里巨大变化的同时,也说出了驻村第一书记常联军的辛劳。

  永红村位于礼泉县旱塬区,全村耕地面积4162亩,以苹果和蔬菜种植为主导产业。全村共有429户1652人,人均耕地面积2.5亩,大多属于干旱地。

  2021年8月,55岁的常联军到永红村任驻村第一书记,他把永红村的发展和群众的期盼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践行自己的初心使命。

  “当时心里没一点底,根本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干。”常联军回忆说,当地村民的方言他仅能听懂一半,给工作开展带来不少障碍。不了解,他就一户户走访;不明白,他就虚心向村干部和村民请教;听不懂,他就走街串巷主动找村民聊天。

  “我们实行‘1名驻村干部包抓、1名村干部负责落实帮扶措施’的机制,每周入户走访帮助脱贫户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常联军说,“2022年以来,在永红村开展‘爱心衣橱’及‘暖心玩具馆’自选捐赠活动共5场,村民自选衣物、玩具等共1860余件,参与村民400余人次。建立电力便民服务点,为群众办理用电业务提供‘一站式’服务,实现了办电不出村、问题不出户。”

  对常联军而言,要做的事还有很多。三年间,他始终坚持把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作为帮扶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硬化道路、整修广场、安装路灯……通过整合衔接各类乡村振兴资金,补齐人居环境短板。同时,他在营造文明乡风上求突破,开展“好媳妇,好婆婆”评选活动,完善村规民约等制度;建立“积分超市”,探索实施乡村治理积分制,由此让美丽乡村既有“面子”更有“里子”。

  回首三年的驻村经历,常联军表示最大的收获是补上了基层这堂课,在乡村振兴过程中亲历“五大振兴”的政策如何一一落地,和战友们一起努力擦亮“第一书记”的金字招牌,这些将是自己一生的宝贵财富。

  

  把稳发展关 当好乡村振兴的“引路人”

  

  走进昭陵镇肖东村,只见村内道路干净整洁,村道两边花坛内绿叶葱茏;村民房屋有序排列,休闲广场、文化长廊错落有致。道路两侧的温室大棚整齐划一,大棚内,绿皮甜瓜、西红柿等长势旺盛,村民正在棚里采收鲜果。

  “自从驻村工作队来了后,村里建起了设施大棚,给村民承包。我承包了2座大棚,种上了西红柿、黄瓜等果蔬。”种植户刘农斌说,“今年西红柿亩产15000斤,每斤能卖4元多,我这1.7亩的大棚预计能收入10万元左右。”

  肖东村发生日新月异变化的关键是坚持党建引领,得益于驻村工作队的倾情帮扶。2021年,礼泉县政府办驻村工作队进驻肖东村,打破了这个小山村原有的“宁静”。驻村工作队成员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目标,扎根基层,扑下身子,与村两委班子人员密切配合,促进肖东村各项事业蓬勃发展,让老百姓日子越过越红火。

  “为了带领村民走出无产业无村集体经济的困境,我们带领群众建设肖东村集体经济产业园,并无偿投资300万元作为贫困群众的启动资金。”肖东村驻村第一书记陈召召介绍,按照“三统一分”的生产方式,通过土地流转、带资入股、入园务工、自主发展、网上销售等方式带动群众增收。

  目前,肖东村集体经济产业园内有圆形拱棚105座、日光温室大棚46座,集现代设施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的乡村田园综合体已初具规模。2023年,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70万元,人均年收入3万元。肖东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在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的同时,驻村第一书记带领驻村工作队大力推进肖东村人居环境整治,对乡村道路进行升级改造,并争取经费安装了路灯,方便村民出行。

  “截至目前,肖东村修建水泥路4.6公里,改造提升300余户的房屋立面,建设休闲广场1座、景观涝池1个、文化长廊3500平方米,建成高标准党群服务中心1座,完善了肖东村的基础设施,提升了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陈召召说。

  在驻村第一书记及驻村工作队的带领下,肖东村获得了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省级、市级卫生文明村,市级“农村四好公路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说起驻村工作,陈召召坦言有很大压力。他说:“一个产业的发展绝不是两年就可以完成的,我能够做的就是在这两年里扎实地做好肖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补齐产业的一些短板,为肖东村的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把牢基础关 当好基层党建的“带头人”

  

  “以后下雨天俺再也不用走泥巴路了,家的余粮也能卖上个好价钱了……”礼泉县南坊镇北牌村的村民孙党步看着原本泥泞的主干道路变成了柏油路,掩饰不住脸上的笑容。大家期盼已久的路,终于在驻村第一书记余昌军的帮扶下修好了。

  2021年,余昌军来到北牌村。从机关到乡村,从陌生到熟悉,他一步一个脚印走访群众,了解到村民主要经营收入来自种植苹果,但上山的道路都是黄土路,一到下雨天便泥泞不堪,村民步履维艰,车辆无法通行,路边沟渠常被淤泥堵塞,好几天才能晒干路面,严重影响村民开展苹果种植和销售。他知道不能等、靠、要,便积极与上级沟通协调,争取项目资金,改善村里的基础设施,提升改造了1.6公里的道路。

  路通了,人心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增强了。为全面落实工作要求,把党的政策和关心真正送到群众身边,余昌军将培训、学习等多项规定制度化,并上墙公示。村里的一位老党员表示:余书记来了以后,对学习抓得紧,学习次数多了,结合村里实际,也有了更多讨论,很多事情在大伙的讨论中就有了答案。

  村子发展慢,关键是缺人。发展新党员,特别是年轻新党员,是驻村第一书记的重要责任。在驻村三年的时间里,余昌军不忘吸收新力量,与村两委班子成员几经商议、审慎把关,经过推荐和分别谈话,发展了4名党员,1名入党积极分子。

  此外,村内修建了文化广场,配备了健身活动器材,为村民搭建了一个提升精神文化及健康素质的良好平台。每天晚上,大伙儿都会在文化广场上载歌载舞,充实日常生活,一阵阵的欢声笑语见证着北牌村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美好。

  解难题,一心谋产业;访群众,全力解民忧。余昌军说:“推进乡村振兴,紧抓基础设施建设,力促农民增收致富,这是我驻村的工作目标。”言出必行,他不断用自己的行动兑现自己的承诺。

  组织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根本保障。在乡村振兴的浪潮中,有千千万万像常联军、陈召召、余昌军一样的驻村第一书记,他们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忧,在这片热爱他们和他们热爱的土地上,用汗水浇灌果实,以实干努力前行,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原文链接:http://nynct.shaanxi.gov.cn/www/sxdt1142/20240820/985034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三农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投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