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农房增信贷”一年累计投放贷款金额近35亿元盘活农房资产“贷”动乡村振兴加速度
来源:四川省农业农村厅     时间:2024-12-02    作者:佚名

  初秋的绵阳,暑热难消,但在江油市双河口镇蒲溪村村民欧均亮的养猪舍内,却是另一番景象。“猪舍里只有二十几摄氏度,一年四季恒温”,欧均亮指着猪舍外正在运转的机器告诉记者,“通过物联网,还能随时监测猪舍情况。”眼前现代化的设备,正是今年欧均亮通过“农房增信贷”资金对农场进行改建后实现的。

  今年36岁的欧均亮是一名退伍军人。2014年,他来到绵阳一家养殖企业工作,2016年,他带着多年积蓄回到老家江油建起养猪场,流转了土地,创办了丹妮家庭农场。经过8年的发展,欧均亮的果园规模已达2000余亩,存栏仔猪2800余头,出栏肥猪2000头。“农场越做越大,原来的设备不够用了,人手也忙不过来。”欧均亮说。

  今年,欧均亮计划进一步扩大产业规模,但因缺少有效担保,融资困难。今年5月,江油农商银行双河支行第一时间联系欧均亮,详细地介绍“农房增信贷”产品,并主动上门了解情况、收集资料,通过确权农房增信,及时为其增加授信100万元信用贷款,切实解决了欧均亮的燃眉之急。

  “贷款100万,三天就下来了。”欧均亮说,改建农场的这笔贷款发放速度比自己想象中快得多,“通过确权农房增信,不用提供担保,贷款利率也可以享受最低基准利率,让我对扩大农场规模有了底气和信心。”欧均亮表示。

  贷款下来后,欧均亮添置了新的除草机,更换了地下排污管道。“农场实现了绿色种养循环,水果长期使用农家肥,不打农药,品质好,耐储存,客户也越来越多。”欧均亮告诉记者,接下来,他打算进一步扩大农场规模,在延伸产业链条、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上下更大功夫。

  欧均亮的贷款经历,反映的是绵阳市结合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盘活农村住房资产工作的积极成果。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2023年6月,自然资源部推动各地将农村房地一体宅基地确权登记纳入统一的不动产登记系统,建立城乡一体的不动产登记数据库。2023年9月,绵阳市在全省创新推出首个农房资产信贷金融产品——“农房增信贷”,采用“信用+承诺+增信”模式,为农户提供最高不超过300万元的免抵押免担保纯信用贷款,资金可用于农业发展和农户经营。

  “长期以来,农业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因为很多产品都在田间地头,无法作为抵押物存在。在此背景下,‘农房增信贷’应运而生,通过增加民房作为增信措施,解决中小规模种养殖农户在经营过程中遇到的资金问题。”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农房增信贷”正是我市贯彻落实全会精神的具体实践,通过这一自主创新改革,进一步激活了乡村振兴的内生动能。

  “农房增信贷”在落地实施过程中,市农业农村局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参与其中,绵阳农商银行作为第二批引入的金融机构,可以为农户提供最高额度不超过300万元免抵押免担保的纯信用贷款,年化利率为3.45%,最长使用周期不超过8年。“农房产权证是为贷款提供增信作用,但农房并不作为抵押物,在农房产权增信的同时,还要结合贷款人的征信情况以及其他增信措施。”绵阳农商银行有关负责人表示,将民房作为增信条件的不同之处在于,可以让农民获得更高额度的贷款。

  自2023年9月7日“农房增信贷”推出以来,全市累计投放贷款金额34.94亿元,进一步推动了农村“沉睡”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金,蹚出了一条农村金融促推城乡融合发展新路子。


原文链接:http://nynct.sc.gov.cn/nynct/c100632/2024/9/13/bbb7bb5905924bbfb5d340c0b7834325.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三农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投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