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农田遇上科技 农民靠数据“慧”种地
来源:四川省农业农村厅     时间:2024-12-02    作者:佚名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裴玉松

  打开手机,点开小程序或App,农田气温、湿度、虫情、土壤墒情等数据便可实时呈现。农户只需动动手指,就能掌握水稻生长情况。这样的场景,在如今的农业生产中越来越常见。

  当古老的农业与前沿的科技相遇,会擦出什么火花?“我们已将5G、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遥感等先进技术运用到田间地头,全面监测农业生产重要信息,为农民种田提供科学解决方案,帮农民管好田、种好粮。”近日,记者来到中国电信四川智慧农业创新实验室温江基地(以下简称“温江基地”),该基地智慧农田设备研发团队成员之一、四川农业大学博士孙俊边走边介绍。基地内,从远程捕虫仪到水肥一体化机房,各类高科技设备让人眼花缭乱。

  近年来,以智慧农田为代表的新型农业生产模式纷纷从实验室走进田野,既将传统种田看天吃饭、靠经验吃饭,转变成靠数据、靠科技,实现精细化管理、降本增效,又为解答“谁来种地”“如何种好地”等农业生产难题提供了有效对策。

  农田里的智能“黑科技”

  基地内,长势良好的水稻即将迎来丰收。稻田边,虫情监测信息自动采集系统、作物长势监测站等“黑科技”,静静“守护”着水稻。这些设备能监测田块的土壤温度、湿度、光照度以及农作物长势等,每两小时向后台传输1次数据。

  据了解,该基地运营的智慧农田管理平台,设置了水稻、玉米等20个主要粮食作物的参数指标,大数据测算结果将与提前设置好的生态模型进行匹配,提出最优解决方案。“如果数据与设定的标准值比对出现异常,系统后台就会自动报警。”孙俊说,农户可从基地研发的小程序实时了解农田情况。

  智慧农田内的“黑科技”有多智能?以病虫害识别系统为例,田间的虫情监测设施运用人工智能的图像识别技术,可自动识别40余种常见的虫害类型和影响程度。算法将及时对病虫害数据和农田数据进行分析,探明病虫害来源,并与预设的500 种常见病虫害防治策略逐一匹配。

  该基地工作人员卿国玉告诉记者,如果监测虫情超出数据库识别范围,工作人员将与四川农业大学的专家进行会商,提出最佳解决方案。如果农户想进一步了解田间水稻长势,还可依托基地视频采集系统、无人机近地遥感技术与智慧管理平台进行全方位分析。

  该基地内的水肥一体化设备,也是科技感满满。该设备通过深入地里的传感器收集土壤数据,并结合作物品种、地势等特点,实现精准定量施肥,达到节水、节肥、节人工的效果。

  有了这套智能系统,农田内可节约农业用水超50%、节约肥料超30%,提高耕作效率5倍以上。“比如,后台会根据作物各生育期对氮磷钾的需求量,提醒农户合理调配施用。”卿国玉说,农户可以通过小程序实现施肥、灌溉,轻松又方便。

  未来农业生产的新趋势

  近年来,我省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以改善耕种条件,大力复垦撂荒地以保障耕地面积。这些都为未来农业适度规模化发展、智能农业建设提供了可能。

  在眉山市东坡区太和镇永丰村、乐山市犍为县舞雩镇康乐村等地的水稻基地内,同样的设备也在“守护”着粮食生长。在温江基地的四川智慧农业创新实验室成果数字展厅内,一张成果落地市县展示图上,智能设备已在省内11个市(州)“点亮”,累计服务农田1万余亩。

  “实际运用中,这套设备能为种植大户提供科学化、规范化的支撑,帮助种植大户科学合理地规划土地种植,实现可持续与智慧化的农业生产。”卿国玉说。

  尽管优势多多,但智慧农田设备投入大、后期管护难等问题,也让不少人望而却步。记者了解到,整套设备投入成本在30万—50万元不等,这也确实是制约设备推广的关键性问题。

  “与山东、福建等地相比,四川在智慧农业发展领域的基础还较为薄弱。”对此,孙俊表示,“未来,智慧农业是必然的发展趋势,无论是技术研发方还是设备生产方,都在想方设法降低成本。”

  记者手记

  正视挑战 积极拥抱智慧农业

  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无人机、北斗无人播种机、智能虫情监测仪等一系列高科技设备,正在田间地头出现。

  过去,我们常常用“面朝黄土背朝天”来形容种地的艰辛,也习惯用种地“靠天吃饭”描述种地的无奈;如今,一批批“80后”“90后”动动手指便可实现施肥、喷药、浇水,耕种变得容易了起来。

  科技的出发点,是解放人力、提升效率。科学技术最终要为人服务。从这个意义上讲,我省智慧农业将来必然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我们应该用积极、发展的眼光看待智慧农业推行中遇到的种种挑战。未来,我们期待更多智慧农业设备出现在四川的田间地头,助力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


原文链接:http://nynct.sc.gov.cn/nynct/c100630/2024/8/7/c80872b4224e4a8abc2630e6556b4479.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三农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投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