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风文明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是乡村振兴的“灵魂”。2023年以来,大新县以思想建设为引领,以文明创建为载体,以机制保障为根本,着力推进移风易俗,培育乡风文明。
发挥党员先锋作用,深化宣传引导。一是坚持党建引领村规民约制定。以“移旧俗、除陋习、尚科学、倡新风”为主题,通过基层党组织引导,发挥老党员的群众基础作用,担任移风易俗志愿宣讲员,引导干部群众破除铺张浪费、婚丧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树立勤俭节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二是强化线上线下宣传引导。借助宣传栏、电子屏等平台,进行滚动宣传;以村“两委”为工作队,走村入户进行面对面宣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在移风易俗工作中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带动家人、亲友及周边群众,向陈规陋习坚决说“不”。三是深入开展学习培训和宣传宣讲,提高群众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2023年以来以主题宣讲、专题党课、文艺演出、山歌传唱等形式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乡村振兴、《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党的二十大精神等各类理论宣讲360余场次,受益干部群众达2万余人次,铸牢群众思想根基。
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建设文明载体。持续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家庭、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弘扬优良乡风民风,培树贤德模范,助推农村文明。目前,全县共有自治区文明乡镇5个,文明村10个;市级文明乡镇5个,文明村21个;县级以上文明村镇占比达88%。评选自治区、崇左市、大新县文明家庭28户;创建自治区文明校园2所,市级文明校园13所,全国文明家庭1户及崇左市、大新县文明家庭22户,县级以上各类道德模范25人。雷平镇左安村、硕龙镇念典村、榄圩乡康合村参与创建第一批崇左市乡风文明建设示范村和自治区乡村文明示范村。聚合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力量,以服务群众为中心,引导群众精心组建屯级党群理事会,带领广大群众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建立“1+14+147”文明实践阵地体系,即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4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47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实现了县、乡(镇)、村(社区)三级文明实践全覆盖。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为依托,常态化开展各类主题实践活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今年来全县累计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603场,受益群众3.82万余人,打造乡风文明实践阵地。
聚焦文化活动,提升文化氛围。紧扣重要时间节点,把握活动节奏,积极开展“我们的节日·壮族三月三”志愿服务集中示范活动、山歌大赛、硕龙街建街节、“情暖童心 携手同行暨庆祝“六一”儿童节关爱困难儿童、“把爱送进边境 点亮留守心灯”、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我们的节日·端午节”等主题活动,丰富基层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组织音乐、舞蹈协会(含县文艺团体、民间山歌手等),深入村(社区)一线开展文艺演出,今年来共开展各类文化惠民演出44场次,参与人数1.56万余人。全县14个乡镇文旅卫健中心向公众实行免费开放,免费开放包括:书报刊阅览室、电子阅览室、培训室、多功能厅、娱乐活动室、时政法制科普教育、公益性群众文化活动、公益性展览展示、体育健身等。所有免费开放场所都建立免费开放公示制度,在显著位置公示免费开放的管理办法、政策措施、服务项目、开放时间、观众须知等制度。每个乡镇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免费开放时间表,并利用重大节假日开展各项群众文体活动。
发挥积分制管理作用,兑换幸福指数。将积分制管理理念引入村级综合治理体系中,制定积分制管理办法,以积分形式对治理主体的行为表现进行全方位量化考核,治理主体通过考核可兑换积分,让群众实现了精神物质双丰收。建立乡村振兴文明实践积分超市,由村民委员会和驻村工作队员共同管理运营。村民的善行义举都在“积分超市”中建档立卡,通过定期对乡村治理中的积分情况进行记录并汇总到“积分超市”总账,2023年以来,全县参与积分兑换村民2.19万户,兑换物品2.3万多件,实现了“积分内容群众定,积分方式群众议,积分结果群众评”,引导农民群众主动参与公共事务,凸显农民群众在乡村治理中的主体地位,激活了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
发挥长效机制作用,移风易俗。一是将治理农村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加强乡风文明建设行动纳入县乡村三级党组织书记的重点工作内容,县委、县政府履行牵头抓总统筹协调职责,齐抓共建。切实推进移风易俗建设文明新风,激发基层群众投身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出台《大新县治理农村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加强乡风文明建设专项行动任务清单》,明确了五大行动20条内容,让移风易俗治理工作有章可循。二是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赌禁毒协会等自治组织,建立完善考评机制,将移风易俗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年度考核,作为推荐评选文明村镇、文明单位、道德模范等前置条件。三是将推进移风易俗,加强乡风文明建设内容纳入干部教育培训课程,列入领导干部述职述廉报告事项。2023年以来,大新县各乡镇累计开展移风易俗活动30余场次,推动群众主动正家风、纠村风、净民风。(黄梦琳 梁永伟)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 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三农内参网 snncw.org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39793号-5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0533号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neicanyx@163.com
邮箱: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