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市:“三聚焦”推动聚合民企力量 共筑乡村振兴“同心圆”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    时间:2024-12-02    作者:佚名

  

  

  近年来,梧州市以激活“万企兴万村”新动能为重点,着力构建“项目支撑、产业赋能、企业兴村、群众受益”的乡村振兴新格局,探索出一条民营企业助力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一、聚焦互惠共赢,带富一方百姓

  梧州市结合本地资源特色禀赋,大力发展六堡茶全产业链,广泛动员六堡茶企业投身乡村振兴,充分发挥联农带农富农的积极作用。一是示范引领,打造特色。全市通过打造“1+2+3+N”模式,即每个示范点重点打造1个主导产业,由2个以上龙头企业引领,组建3人以上的能人专家同心服务团队,带动50户以上的农户走上产业致富的道路,推动村企建立合同契约联结、生产要素融合、互利共赢发展的良好机制,打造16个“万企兴万村”行动产业帮扶示范点。当前,16个示范点已初成规模。二是辐射带动,促农增收。以当地民企为龙头,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如苍梧县六堡镇民营企业家石濡菲以“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辐射带动六堡镇塘平村发展六堡茶园超过4000亩,累计培训当地茶农6000余人,共带动175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家庭农场加入六堡茶行业,影响带动群众1.8万人发展六堡茶产业,茶农人均年增收2500元以上。三是农企联动,实现共赢。引导六堡茶企业从土地流转、带动生产、收益分红、技术支持、文化融合、市场营销等六个方面与茶农建立起产业发展的“命运共同体”。目前,全市茶叶专业合作社发展到269户,200多个行政村入股六堡茶产业,带动从业人数8.3万多人,受益村民约31万人;覆盖助力脱贫村91个,受益脱贫户约3.5万人。

  

  

  二、聚焦共建共富,搞活一方经济

  梧州市通过与企业科学规划、合理建设、高效管理和利益分配等联合机制,延长地域特色产业链,推动实现“统建共富”。一是发展传统产业,打通农企共富之路。着力架起“供”“销”桥梁,在各县(市、区)打出“特色产业+”模式,将“特色农货”变身“品牌商品”、让“低小散”升级“名特优”、把个体“小生计”演变为富农“大产业”。如蒙山县有种桑养蚕的传统,该县积极引导民营经济经营主体,以“特色产业+龙头带动+村集体入股+农户参与”的联动模式,推动桑蚕产业全链条向良种、规模、优质的现代桑蚕产业发展,为当地群众打通致富新“丝”路,推动全县蚕茧收入超过1亿元,增幅达129.99%。二是创建产业基地,带动农户就业致富。指导各县(市、区)围绕当地主导产业,依托企业、合作社等载体,鼓励辖区各乡镇发展“种养加”基地,打造特色产业集聚点。如岑溪市糯垌镇成立合作社与公司发展澳洲坚果产业,并与科研院所合作形成专家服务团队开展科技帮扶,创建多种创业基地,形成完整产业链。目前,岑溪坚果种植面积达10万多亩,带动上万人就业。三是发挥乡贤作用,盘活农村集体经济。以“乡贤+”模式汇聚乡贤力量,充分发挥乡贤在强村富民、基层治理、社会服务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如龙圩区发挥乡贤作用新引进牛蛙生态养殖项目,因地制宜引导农村发展农业产业。2021年来,民企公司累计为龙圩区大恩村等5个村集体增加经济收入累计超41万元,直接受益农户4820户共2万多人。

  三、聚焦共治共享,振兴一方产业

  一是强化产业帮扶,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梧州市组织引导全市民营企业通过与乡村结对帮扶,深入挖掘我市乡村振兴资源、基础条件、发展需求和企业优势,开展以六堡茶、优质果蔬、生猪、三黄鸡、肉鸭、蜜蜂、油茶、澳洲坚果、粉葛、八角、中药材等为特色主导产业的“万企兴万村”产业帮扶系列活动。全市共有422家民营企业与帮扶村签订村企共建协议,让企业发展与农村发展深度互联,互促共进,共建“命运共同体”。二是加强联农带农,做大做强龙头企业。聚合财政税收、金融信贷、保险支持等方面的政策资源要素,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多路径提升规模经营水平、鼓励扶持其进一步做大做强,多形式提高其发展质量以及多层次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如万秀区城东镇通过整合产业链资源,培育甜蜜家蜂业有限公司成为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目前,企业自建基地已与11家合作社2517户农户签约饲养蜜蜂4万多群,带动2.5万亩经济作物种植。三是依托环境优势,扩大产业种养规模。抓好提高县域农业资源利用效率,以培育发展绿色低碳产业为重点,探索企业与农业产业绿色发展路径模式。如苍梧县京南镇古参村依托其依山傍水的自然优势环境,引进柳州市一家禽业公司,大力发展肉鸭标准化规模养殖,通过技术培训、务工、带养等方式,带动周边村民就业50多人,项目受益群众300多人,经济获益超100万元。

  

  


原文链接:http://nynct.gxzf.gov.cn/xwdt/gxlb/wz/t19278413.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