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生稻首季产量表现良好,种植户收割时也笑意盈盈。
金结村多年生稻收割现场。
(记者何月 通讯员章艳 蒙祥璞 文/摄)近日,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胜镇金结村试验种植的多年生稻迎来首季成熟期。多年生稻具有“稻桩收割后可继续发苗长穗”的特性,能如同韭菜一般实现“一种多收”。金结村多年生稻种植的成功将为龙胜全县推广多年生稻奠定基础,龙胜传统山区水稻种植也将迎来新的面貌。
龙胜山多平地少,水稻种植以梯田为主,只有一两米宽的梯田,不管是插秧还是收割,都需要人在里面打转,这使得龙胜水稻种植在大量消耗人工的同时也难以实现机械化。
“耙田、育秧、移栽、割稻、晾晒,水稻种植每一个生产环节劳动强度都不小。以前在收获季节,经常中午不能睡觉,守着晒稻谷,下午又去干活,一天下来腰都是麻的。然而龙胜种植的是一季稻,一年的收获有限,我们希望能改变这个‘人辛苦了,收获却少’的局面。”广西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研究人员李经成说。
今年,龙胜各族自治县农业农村局结合本地气候、土壤条件,选定典型地块进行多年生稻适应性种植,首次引进了“云大25”“SPR1026”等30多个品种开展水稻评比试验。
“金结村种植了10亩多年生稻,现在首季每亩就收获了800斤左右,产量与传统水稻相当,我非常期待多年生稻接下来的生长。”李经成告诉记者,多年生稻种一次一年能收割2—3茬,连续收3—4年。
“更难能可贵的是,多年生稻还大大缩减了生产环节,减少了人力消耗。”讲到这里,李经成神情喜悦。他说,多年生稻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的七八十年代,到如今已有丰富的研究成果。从已有成果来看,除去第一年的种植,多年生稻再生季可以将“种子—育秧—犁田—移栽—田间管理—收获”6个生产环节降为“田间管理—收获”2个环节,这至少降低一半的生产成本,总产量却翻了几番。
“减少生产环节,最直接的益处在于显著降低劳动力需求。水稻种植除去了犁田、插秧等繁琐工序,这对于农村地区常见的留守老人和儿童来说,无疑减轻了劳动负担,使种植过程更为便捷。”李经成指出,“此外,多年生稻的种植避免了翻耕,使土壤中的有机质得以保持,从而对土壤健康起到保护作用。这不仅提升了粮食生产的经济效益和可持续性,还在保障粮食安全与生态保护之间实现了巧妙平衡。”
省种、省工、环保、“一种多收”,多年生稻展现出的巨大潜力,令人对其未来的种植成效充满期待。“金结村的试种成果给了我们信心。下一步,我们将扩大试种面积,进一步优化种植技术,同时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确保多年生水稻能够在全县范围内得到有效推广。”县农业农村局农业综合发展中心副主任陈艳萍说。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 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三农内参网 snncw.org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39793号-5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0533号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neicanyx@163.com
邮箱: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