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成效显著 产业振兴大平台 现代农业强引擎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    时间:2024-12-02    作者:佚名

  现代农业园区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和抓手。广西将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作为乡村振兴牵引性全局性工作,强化政策支持,创新管理机制,坚持“姓农、务农、为农、兴农”建园宗旨,加快“大基地+大加工+大科技+大融合+大服务”五位一体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步伐。

  截至2023年年底,广西累计支持创建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级8个、自治区级44个、市县级650个。国家级和自治区级产业园累计投入各类财政资金超99亿元,有效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入707亿元,实现总产值1786亿元,吸纳就业农民人数147.9万人,带动脱贫人口超13万人。许多产业园成为全区乃至全国产业发展的风向标和行业排头兵,成为引领带动全区乡村产业振兴的平台载体和农业现代化的强大引擎。

  

  图为柳州市柳南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千亩稻螺种养示范基地。(自治区农业农村厅供图)

  A 产业立园 效益凸显

  又到甘蔗成熟季,走进来宾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糖料蔗基地,甘蔗郁郁葱葱,空气甜甜蜜蜜。

  来宾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于2018年通过认定,2019年作为首批认定的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获正式授牌,是全国最大的以甘蔗为主导产业的农业产业园、蔗糖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全国示范基地,种植糖料蔗面积达20万亩,糖料蔗最高亩产达8吨。

  2017年以来,我区累计落实中央财政奖补资金5.5亿元,撬动金融社会资本投入347亿元,实施设施农业、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推进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提升等重大工程项目,高位推进横州茉莉花、来宾甘蔗、柳南螺蛳粉、都安肉牛肉羊、全州稻米、苍梧六堡茶、平桂设施蔬菜、东兴对虾8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

  我区农业农村部门指导各产业园按照“生产+加工+科技”一体化发展要求,加快建设大基地、发展大加工、创新大科技、开展大服务、培育大品牌。8个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的主导产业均为当地特色优势产业,集中度高、上下游连接紧密,其中有6个产业园以单个主导产业为主。主导产业综合效益指标劳动生产率超20万元/人,远高于目标值;土地产出率1.1万元/亩,比上一年提升15%;主导产业产值占总产值的75.3%,比上一年提升3.3个百分点。横州茉莉花、来宾甘蔗、柳南螺蛳粉、苍梧六堡茶、全州稻米等产业园已成为全区乃至全国同类型产业发展的行业排头兵,8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总产值园平均达80亿元以上,比上一年增长13%。

  B 科技兴园 绿色强园

  每年可屠宰肉牛10万头、肉羊30万只、生猪60万头,可一次性仓储农产品6万吨,每年加工中转农产品500万吨以上……都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引进3家省级及以上农业重点龙头企业,建成广西首条国内一流的集牛羊屠宰、分割、精深加工于一体的加工生产线,成为西南冷链仓储物流关键节点和澳寒羊冷链加工中心。

  我区各产业园生产设施条件不断改善,技术创新能力强,精准化、集约化、智能化发展水平较高,物联网、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得到大力推广应用,劳动生产效率显著提高。8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高标准农田覆盖率超68%,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77.5%,分别高于全区11个和8个百分点。

  “超级稻+再生稻+鱼+油”“优质稻+鱼+油”“优质稻+鱼+玉米”……全州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大力推广各种优种模式,推动稻米全产业链综合循环绿色发展,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认定总数达21个,产量达16.9万吨。

  全区各产业园农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长效机制基本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检测体系和追溯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域推进农产品生产“三品一标”,发展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和达标合格农产品,大力推行循环农业和清洁养殖发展模式,畜禽实现高效生态养殖,水产实现循环生态养殖。持续推进化肥、化学农药减量增效工作;因地因品种推广使用高效节水灌溉,控制农业灌溉用水总量增长,园区节水灌溉覆盖率80%以上。园区农药化肥施用强度持续下降,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园均达92%以上;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认证数量园均达22个,产量30.4万吨,占比达48%;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均达99.8%以上,农业绿色发展持续向好。

  C 融合发展 联农带农

  苍梧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通过采取“政府引导、企业主体、茶农参与”的模式,创新建立土地流转、利益共享、资金支持、收益分红、延长产业链条等五大措施,带动6200多户脱贫户,受益群众3.1万人,预计2023年园区内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2.15万元,高于当地平均水平55%。

  紧紧围绕带动农民增收,我区各产业园着力开辟渠道、创新机制,通过土地入股等方式,构建“农户+合作社+加工营销”的利益联合体,把产业链的就业岗位留在农村、增值收益留给农民。8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带动农户23万户,其中与合作社或龙头企业建立利益联结机制的农户比重为88%,高于全区30%;预计园内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76万元,比全区平均水平高45%左右;园内村集体经济平均收入约13.6万元,产业园区发展带动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幅达15%左右。

  各地充分发挥园区主导产业优势,统筹农业生产、科技创新、休闲旅游等要素,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形成全产业链发展格局。

  加快新主体培育,国家级产业园园内省级及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2家、农民合作社1935家、家庭农场697家,带动园区适度规模经营率达68%,高于全区18个百分点。

  推进产加销一体,支持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农业生产加工服务体系,建立健全从产品研发、生产加工到营销服务的全产业供应链,园区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值提升至3.3∶1,远高于全区2∶1的平均水平;二、三产业产值占总产值的80.6%,高于监测目标值10.6个百分点。

  推动农文旅融合,整合乡村旅游资源打造农耕文化旅游线路,2023年国家级产业园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营业收入达45亿元。各产业园区与农村社区、生态景区“三区同建”,建设了一批生态宜居的集体经济强村,形成了“产业围着新村转、新村围着产业建”的良性发展局面。


原文链接:http://nynct.gxzf.gov.cn/xwdt/ywkb/t17879467.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三农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投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