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天地宽 振兴正当时 ——专访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厅长黄智宇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    时间:2024-12-02    作者:佚名

  踏上新征程,八桂乡村广阔天地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去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视察广西,对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出重要指示,为广西‘三农’工作指引方向。”1月23日,在2024年自治区两会召开期间,广西农业农村厅厅长黄智宇代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全区“三农”干部倍感振奋、备受鼓舞,一年来攻坚克难、砥砺奋进,重实效、强实干、抓落实,奋力开启了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新征程,先后在28个国家会议上作经验交流发言,乡村振兴重点工作获国务院激励通报,5个集体、10名个人获全国农业农村系统先进,农业农村厅被评为自治区“壮大实体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调研服务先进集体”。

  以进促稳坚决稳住农业基本盘

  过去一年,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和接踵而至的自然灾害,广西农业农村系统顶住压力,坚持底线思维,有力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牢牢守住“三农”压舱石,有力推动“三农”向好、赢得全局主动。“一是坚决筑牢‘三农’发展根基,二是强力激发农业发展新引擎,三是狠抓重大项目建设牛鼻子。”黄智宇指出,“三农”稳,则全局稳。“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们举全系统之力,构建完善推进‘三农’高质量发展‘四梁八柱’。”黄智宇告诉记者,通过深入实施稳粮食兴乡村、农业增产增收攻坚等系列行动,坚决打好农业生产“十场硬仗”,有力巩固了农业发展势头,增添了发展底气。

  2023年,广西农业农村部门统筹财政资金16亿元,推动设施农业成为发展新引擎,产值超2500亿元,约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三分之一。在设施农业引领下,全区第一产业增加值4468.18亿元,同比增长4.7%,排全国第八,比2022年排位前进了一位,为全区经济恢复向好作出重要贡献。“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引领农业发展的第一动力,坚持项目为王,落实中央和自治区涉农资金216.35亿元支持项目建设,超前谋划梳理一批强基础、增后劲、利长远重大项目,开展特色农业全产业链招商活动超70余场次,强化服务壮大实体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调研专项行动,对143个重点项目建立服务台账,持续对项目跟踪问效。”黄智宇说,深入实施现代特色农业“尖锋”行动,在科技攻关、种业振兴、技术革新上取得重大突破,水稻育种水平全国领先,建成6个高效机收糖料蔗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灌阳等4县成功创建全国第七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推动一大批关键核心技术产业化应用,农业科技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愈加凸显。

  有力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量足价稳

  2023年,广西农业农村部门抓紧抓牢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这个头等大事,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坚持稳面积、增单产两手发力,有力有效克服春旱、“龙舟水”、台风等灾害影响,推动粮食生产再夺丰收,“菜篮子”重要农产品量足价稳。“加快完善粮食安全保障机制,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底线。”黄智宇介绍,全面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硬举措,加强粮食安全考核,优化调整了自治区粮食生产激励办法,加大粮食主产县扶持力度,全面完善了种粮支持保护制度体系,在主产区成功打造出一批粮食全产业链。提前3个月完成全年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北海市成为全国首批六个整市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之一。全年粮食播种面积4252万亩、总产量1395.4万吨,连续四年实现“双增长”,牢牢端稳了自己的饭碗,在争做“有余粮”省份上迈出了更加坚实步伐。

  一手抓粮食生产,一手抓蔬畜糖禽蛋奶等重要农产品生产供给。全区糖料蔗种植面积和食糖产量连续33个榨季位居全国第一,全国每三勺糖就有两勺产自广西。蔬菜种植面积全国第二,蚕茧产量连续19年全国第一,园林水果产量连续6年全国第一,全国每3个柑橘就有1个来自广西。“在保障自身生产供给的同时,每年外调生猪350万头、蔬菜1000万吨以上,有效夯实了广西在全国‘米袋子’‘糖罐子’‘菜篮子’‘果盘子’的地位。”黄智宇认为。

  同时,现代特色农业踏上新台阶。2023年,广西充分发挥林果蔬畜糖等特色资源优势,推进“10+3+N”现代特色产业体系建设,持续推动挖潜提升、增量拓展、绿色转型,打造出一大批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等国家级和自治区级产业融合发展标杆平台,推动现代特色产业实现质量双升。积极贯通产加销、融合农文旅,产业链协同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广西六堡茶、百色芒果等14个品牌入围2023年中国区域品牌百强榜、数量全国第二。“桂字号”农业品牌总产值超过1684亿元,总价值超5049亿元,融安金桔、柳州螺蛳粉等一大批“桂字号”品牌畅销全国。

  过渡平稳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拓展

  过去一年,广西坚持把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作为底线任务,织牢防贫监测网,适度优化调整帮扶机制,增强帮扶政策协同效应,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全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后评估考核获综合评价“好”等次,4个案例入选全球最佳减贫案例,3个案例入选世界旅游联盟旅游助力乡村振兴案例。

  “主要做法包括全面强化动态监测帮扶、持续提升内生动力、深化拓展粤桂协作等。”黄智宇介绍说,推行“线上网络化、线下网格化”工作模式,创新“4+2+2”网格化管理,对所有帮扶脱贫户和监测对象大回访,巩固提升“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水平,全区累计纳入监测对象55.82万人,62.4%的监测对象已消除风险,其余都精准、及时落实了帮扶措施。聚焦过渡期“后半段”,把工作重心更多落到提高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动力上,强化开发式帮扶措施,特别是重点在产业和就业两手发力,深入实施脱贫地区特色产业提升行动和防止返贫就业攻坚行动,分类“巩固、升级、盘活、调整”帮扶产业项目,拓宽就业创业渠道,脱贫人口务工规模293.5万人,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增长12.5%,高质量实现“两个高于”目标。

  同时,创新全产业链协作模式,提升现有农业产业园和产业集群质效。发挥“一县一企+微工厂”和粤桂高质量职教就业联盟作用,推进供粤供深农产品基地建设,不断拓宽协作领域、提升协作水平,2022年度广西东西部协作考核居西部省份第一。

  拓宽渠道多措并举鼓起农民“钱袋子”

  2023年,广西坚持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实施一系列强农富农惠农政策,持续强化联农带农益农机制,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实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656元,增长7%,明显快于城镇居民。“坚持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积极做好‘土特产’文章,”黄智宇告诉记者,全区把联农带农益农机制作为享受政策优惠的前提条件,集中支持了一批特色种养、手工作坊等家庭经营项目,推动一批农产品加工企业下沉县乡,原料基地建在村组,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在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方面,加快“三变”改革步伐,顺利完成年度清产核资工作,充分挖掘农村特色资源、盘活闲置资产,扶持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完善农村土地流转、集体分红等机制,农民资产性收入质量稳步提高。广西获批全国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规范化整省(区)试点,23个土地延包试点县合同应签率94%、超额完成试点任务,5个县获批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桂林雁山区窑头村入选全国20个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典型案例。同时,加快落实各项涉农补贴。动态跟踪监控资金兑付情况,实施直达资金专户管理,及时足额落实各项涉农补贴,农民转移净收入持续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稳扎稳打推动乡村建设可感可及

  2023年,广西以学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集中资源力量统筹推进乡村发展、建设和治理工作,乡村基础设施不断改善,乡村治理效能持续提升,一幅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画卷正在八桂大地徐徐展开。黄智宇对记者介绍,启动全区“千村引领、万村提升”工程,重点建设了提升村、一批示范村、精品村,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4%,生活垃圾收运处置覆盖率保持在95%以上,农村污水治理率同比提升8个百分点,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将“浦江经验”“枫桥经验”内化己用,全面推行“党建+网格+大数据”乡村治理模式,扎实开展农村移风易俗专项治理工作,全区行政村积分制、清单制、数字化覆盖率超全国平均水平。

  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黄智宇进一步介绍,通过深入实施人才强农战略,新增培育“头雁”3050名、高素质农民3.9万人,认定210名“八桂农匠”“广西农业技术能手”,全区农业农村实用人才总量突破100万。

  百尺竿头思更进,策马扬鞭自奋蹄。“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新征程要有新作为,全区农业农村系统将牢记总书记嘱托,按照党中央和自治区决策部署,坚定信心、真抓实干,在新征程上续写更多三农高质量发展新篇章。”黄智宇信心十足地表示。

  


原文链接:http://nynct.gxzf.gov.cn/xwdt/ywkb/t17906900.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三农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投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