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块菌地错落有致地分布着,一个个菌棒整齐划一排列着……4月19日,走进崇左市龙州县武德乡科甲村隘口屯黑木耳种植基地,伴着微风,阵阵菌香扑鼻而来。
“临近采摘尾期了,剩余的黑木耳已经不多了,等这批黑木耳收完后,我们接着种蔬菜、玉米等经济作物,到了秋冬季又将种新一批黑木耳。”基地里,科甲村党支部副书记、种植大户黄柏芬边熟稔地采摘黑木耳边介绍。尽管种植黑木耳仅1年,她却已是村镇周边小有名气的专家。
地处边境的龙州县,肩负着守边固边兴边的重要使命。自2022年以来,龙州县立足边境村情,以实施“菇业守边”行动为抓手,在下冻镇等边境乡镇推广发展食用菌种植项目,依托食用菌龙头企业,为种植户在菌棒供应、种植技术、产品销售上提供服务,力争把食用菌做成乡村振兴的希望产业。
在政策、金融、龙头企业的共同带动下,小菌棒正崛起一方富民产业,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小菌棒开出“致富花”
事实上,对于发展食用菌种植项目,龙州县一直颇有“心得”。
自然条件上,龙州县冬暖夏凉、空气湿润,林下土壤肥沃,山泉水丰富,且农作物秸秆和木材原料非常丰富,能满足大多数食用菌的栽培要求;政策上,从2012年起,龙州县便推行“第一书记产业联盟”发展食用菌产业的扶贫模式,积累了食用菌助脱贫的经验。
“正是看中了县里发展食用菌产业的决心,我才投身其中的。”黄柏芬说。
早年,黄柏芬有过在电子加工厂当拉长的经历,脱贫攻坚期间,又在村里开办了电器配件加工扶贫车间,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
2022年,龙州县实施“菇业守边”行动,黄柏芬觉得这是一个商机。在对黑木耳进行技术、生产、销售方面的考察后,2023年10月,她在科甲村农超屯先后流转了80亩土地,建设好喷淋等基础设施,种植下77万棒黑木耳菌种。
“因为有政策支持,所以创业也是朝大产业发展。”黄柏芬介绍,基地里种植的黑木耳,是由广西龙州北部湾现代农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龙州北部湾公司”)提供的,每个菌棒2.5元,龙州县利用中国人寿捐赠帮扶资金,每个菌棒补贴1.25元。“不仅减轻了我的成本支出,而且公司还免费提供技术指导,所以发展产业的信心更足了。”黄柏芬说。
“除了在菌棒价格上给予优惠,政府还补贴喷淋设备,并出资打了一口水井,为基地解决了用水问题。”黄柏芬说,基地今年的菌棒采收完毕后,预计亩产湿耳5000公斤,折合干耳500公斤。按现在的行情,一级干木耳销售价为每公斤50元,盈利可达25万元以上。
好产业带来“好光景”。黄柏芬介绍,采摘黑木耳按4毛钱一公斤的工费结算,且时间自由,当天采摘、当天结算,附近的村民都愿意来基地务工。“手脚麻利的话,每天最高有三四百元的收入。”截至目前,当地边民已有4000多人次到基地务工。
产业守边增活力
一排排工业化的食用菌培育大棚引人注目,出菇房内雪白的海鲜菇长势喜人……黄柏芬提及的龙州北部湾公司,是龙州县的食用菌产业龙头企业,是广西广农供应链集团有限公司旗下,集食用菌生产、加工、贸易、冷链物流、科技服务等全产业链于一体的智能工厂化现代农业企业。
4月19日,在龙州北部湾公司菌包生产车间,记者看到,多套自动化设备正进行菌包定量包装及灭菌生产,每个培育车间门口的电子设备显示屏上,详细记录了车间的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量等信息。
龙州北部湾公司董事长郭智介绍,公司年产菌棒2000万棒,其中1500万棒用于鹿茸菇的生产,300万棒用于海鲜菇生产,200万棒用于支持“菇业守边”工作。
依托龙州北部湾公司,龙州县通过企业、合作社带动,培育壮大食用菌产业,龙州县北部湾食用菌产业(核心)示范区便是合作“样板”。
龙州县北部湾食用菌产业(核心)示范区 广西龙州北部湾现代农业有限公司供图
龙州县将下冻镇玉米良种繁殖场土地流转给企业,免收三年土地租金,并投入0.8亿多元,完成了示范区的“三通一平”、土地整治等基础设施建设。示范区于2017年9月投产。
郭智介绍,示范区通过“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提供就业岗位、吸纳脱贫户扶贫资金入股等三种方式,将56座常温出菇大棚出租给28个合作社,实现统一提供菌棒、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收购销售、统一年底分红,让脱贫户人均年增收1万元以上。
“去年,公司发动龙州县内100余户参与种植黑木耳,推广种植总数量超200万棒。”郭智说,公司还积极发动相关合作社从事反季节秀珍菇、反季节猪肚菇的种植,种植数量超50万棒,切实助力当地群众增收。
食用菌在育种、种植、管理、采收等环节需要大量劳动力,示范区的正式投产,不仅为产业发展带来了新动能,也为当地村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周边村民纷纷进入示范区当起车间工人,真正实现“家门口就业”。
黄小华是下冻镇洞埠村百党屯的脱贫户,一家共有6口人,一直依靠打工收入维持生计,生活困顿。
“自从示范区投产后,我就在这里做工了,每年能挣3万多元,还可以就近照顾老人孩子。”黄小华一边忙着手里的活一边说,发展食用菌产业不仅让她有了工作岗位,还学习到了很多种菇的技术要领。“等以后条件成熟了,我也争取自己发展产业。”黄小华满怀憧憬。
像黄小华一样到示范区就业的村民还有很多。“目前,示范区有固定工人143人,采菇高峰期时有400多人。”郭智说。
科技助力产业兴
近年来,龙州县坚持走科技兴农、绿色发展之路,积极与专家团队进行合作,推动食用菌产业向特色化、规模化、品牌化方向发展。
龙州北部湾公司利用政府惠农政策和企业在食用菌行业的优势条件,积极与中国农科院等全国、全区知名科研院所进行产学研合作。
智能集装箱菌菇种植室是公司即将推广的一项技术。4月19日,记者在公司看到,一个几十平米的菌菇种植室具有智能调控、一键种菇等功能。
“只要对菌种需要的温湿光气,设置好相关参数,群众就算没有种菇技术,按照流程操作,也能种出好蘑菇,实现生产可视化、过程自动化、操作标准化等技术创新。”郭智说,这种创新的农业方法,具有方便快捷、产量高、效益高、出菇质量好等特点,实现了工厂化栽培、智能化管理、周年化出菇。
公司还进一步加强与广西民族大学的合作,加强优质种源的国产化进程。“截至目前,公司已累计获得发明专利授权27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1件。”郭智介绍。
此外,龙州县农业农村局经常派技术员深入田间进行技术指导,特别是制定了《龙州县“菇业守边”技术指导实施方案》,聘请由自治区农科院及北部湾公司专家组成的技术服务团队,为农户提供包括场地起畦、菌棒摆放、自动喷淋设施安装等在内的技术服务。
烘干加工技术是提高菌菇种植收益的关键一环。目前,龙州县边民基本是通过传统的晾晒方式晒干黑木耳,至于其能否达到烘干的品质标准,则全靠“运气”。龙州县农业农村局局长黄华山介绍,下一步,县里将在黑木耳生产管理上下功夫,建设配套的烘干室,让湿木耳在生长上达标、干木耳在烘干质量上达标。
科技的加持,让小菌棒成为富民大产业。“龙州县食用菌种类非常丰富,木耳、鹿茸菇、猪肚菇、秀珍菇、海鲜菇等一系列珍稀菌类都适宜在龙州生长且品质上乘,如今通过科技助力,这些食用菌实现了批量生产。”黄华山介绍,去年全县年种植食用菌面积53万平方米,产量6053吨,产值5426万元。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 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三农内参网 snncw.org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39793号-5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0533号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neicanyx@163.com
邮箱: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