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对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作出系统部署。全省农业农村系统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对标对表建设农业强省目标任务,加快制定和实施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有力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撑。
聚焦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完善粮食生产支持政策。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湖南作为13个粮食主产区之一,以占全国2.8%的耕地生产了全国4.4%的粮食。坚持落实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与耕地保护制度,要深入开展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专项整治,分类稳妥开展违规占用耕地整改复耕。因地制宜推进撂荒地利用,对无人耕种的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多途径种好用好。健全补充耕地质量验收制度,完善后续管护和再评价机制。加强酸化耕地治理和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支持在全省永久基本农田区、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新增建设、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改善农田基础设施条件。集成推广良田良种良机良法,推进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支持建设“一企一片一种”优质稻生产基地,持续开展省级领导联系粮食生产万亩综合示范片、农业科技人员“揭榜挂帅”领办示范片工作。推进种业科技创新行动,深入实施省级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大力推进农业设施化,支持经营主体建设设施化育秧基地。大力推进生产机械化,聚焦粮油等产业发展,研发一批适用丘陵山区的新型机具。大力推进服务社会化。聚焦洞庭湖区等双季稻重点产区,推广“十代”等服务模式,鼓励服务组织联合合作,组建服务协会和服务联盟,提升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覆盖率。
聚焦壮大绿色农产品及食品加工业,健全农业全产业链发展政策体系。按照全省“4×4”现代化产业体系布局现代农业产业,做大做强绿色农产品及食品加工业,全产业链发展粮食、畜禽、蔬菜、油料、茶叶、水产、水果、中药材、南竹、种业等产业,突出抓好加快实施柑橘品改、低改和老茶园提质改造,建设同纬度水果产业带,推进现代化渔业养殖等。深入开展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提升行动,发展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推进产业集聚,支持国家和省级农业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建设,争创一批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农业产业强镇,打造一批百亿级农产品加工业强县。实施农产品加工企业培育行动,做强龙头企业,以更大力度抓好招商引资,引导有条件的龙头企业组建大型农业企业集团,加快培育百亿级、十亿级龙头企业,推动农业企业上市。提升加工能力,支持农业企业新建、升级加工生产线,发展智能化、清洁化精深加工。深入推进农业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提升农产品产销对接和服务平台建设水平,支持办好中国中部(湖南)农业博览会,助推“湘品出湘”。推动农业开放发展,支持永州市建设蔬菜出口基地,扩大优势农产品出口。
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农民增收,强化联农带农机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是扎实推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基本要求。以“千万农户增收共富工程”为抓手,继续创建打造一批在“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方面示范带动能力较强的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县和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落实产业、就业等帮扶政策,确保脱贫人口、监测对象、易地搬迁脱贫人口收入稳定增长。每年扶持一批村集体经济组织,将脱贫攻坚及过渡期内各级财政投入形成的经营性资产确权到村集体,探索以股权增厚的形式,将新增的集体经济收入追加量化为成员股权。创新衔接资金使用方式,建立“以奖代补”“以效定补”等激励机制,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用于产业发展比例保持总体稳定,实施产业经营性项目要建立联农带农机制、台账。培育壮大富民乡村产业,健全涉农企业扶持政策与带动农户增收挂钩机制,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结合农村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实施以工代赈,优先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统筹利用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乡村产业带头人培育“头雁”等培训项目,加强对返乡创业人员培训,培育创业主体、搭建创业平台、优化创业服务,努力推进返乡创业和农民增收。
聚焦建设“和美湘村”,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供给制度。加强农村基础设施与服务体系建设,解决农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重要体现。深入实施“千村美丽示范建设工程”,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建设宜居宜业“和美湘村”。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全面提升农村改厕质量和实效,逐步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每年按一定标准对新(改)建农村厕所予以补助。加强生活污水治理与厕所革命有机衔接,优先在已完成改厕的地区配套建设污水粪污处理设施。健全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和处理长效机制,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开展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减量。继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整县推进,每年争取支持10个左右的县市整县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统筹推进路、水、电、气、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实施村庄微改造、小改进、精提升,科学开展村庄公共空间整治,清理私搭乱建、乱堆乱放。推进“无废乡村”建设,加强畜禽粪肥、秸秆等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开展农膜回收利用试点,推动农业农村绿色发展。
聚焦提升乡村善治水平,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大力实施“千镇万村治理效能提档工程”,强化县级党委抓乡促村责任,健全县乡村三级联动争创先进、整顿后进机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传教育活动,组织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等品牌活动。传承乡土文化,推动农耕文明和现代文明要素有机结合,强化农业文化遗产、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整理和保护利用。大力推进农村移风易俗,推进高额彩礼、大操大办、散埋乱葬等突出问题综合治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矛盾纠纷源头预防、排查预警、多元化解机制。加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和“三资”管理,紧盯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农村集体经济合同、农村集体债务、工程项目管理等4个方面的问题,采取超常规举措纵深推进专项整治,不断提升农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作者系湖南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省乡村振兴局局长(兼))
相关附件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 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三农内参网 snncw.org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39793号-5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0533号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neicanyx@163.com
邮箱: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