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能五端五化”拓宽群众致富路
来源:江西省农业农村厅    时间:2024-12-02    作者:佚名

  聚焦“谁来种地”“怎么种地”问题,江西省绿能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一直致力于农业现代化,带动乡亲们种田致富。探索出“四金”扶农、“田保姆”助农的“绿能模式”,形成以农业生产托管服务为纽带,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多方利益联结的“五端五化”(流转端规模化、生产端优质化、服务端社会化、加工端品牌化、销售端市场化)稻米全产业链发展的可复制推广经验,现已在鹰潭余江区、上饶弋阳县、抚州乐安县、宜春靖安县、南昌县等地进行了落地推广,有效带动了地方粮食增产、农民增收。

  一是流转端因地制宜,实现耕地经营规模化。与村集体合作进行流转,2024年公司在全省流转土地8万余亩,涉及100个村组,农户土地流转费500元/亩左右,村集体收入50元/亩,累计为村集体增收2450万元。

  二是生产端聚焦难点,实现粮食生产优质化。创新建立生产队和超产奖励机制,推广优良品种,实行标准化生产,建立77个生产队,设定每季水稻目标产量,其中早稻以350公斤/亩、晚稻以400公斤/亩、中稻以550公斤/亩为基准,亩超产25公斤奖励1元/公斤,25公斤以上奖励2元/公斤,十四年累计发放超产奖5484万元。

  三是服务端孵化人才,实现生产服务社会化。创新“5+1”服务模式,即统一良种、统一农技服务、统一农事服务、统一管理、统一销售+金融服务,2023年社会化服务26.7万亩。组建专业服务团队,成立8支专业社会化服务队伍,实现了水稻种植全程机械化,降低农户生产成本。培育年轻职业农民,吸引和培育65位90后、00后“新型青年职业服务农民”,让农业生产后继有人。

  四是加工端规范标准,实现稻米加工标准化。投入3200万元建设仓储设施、烘干、稻米和米粉加工设施,目前有效仓容达8万吨,日烘干能力达960吨,年大米加工8万吨、米粉加工3000吨。打造“凌代表”品牌,提升产业附加值,实行0香精、0色素、0污染、0掺杂、0陈米的5“0”加工标准,切实保障稻米品质标准可控。2023年稻谷烘干7.1万吨,大米加工5.2万吨,米粉加工2000余吨。

  五是销售端统购统销,实现稻米产业品牌化。组建专业市场运作团队,打造“凌代表”大米品牌,建立线上线下销售配送体系。实施订单收购向农民让利,建立线上线下销售配送体系。2023年与农户签订订单面积9.5万亩,覆盖种植农户820余户,让利于农民近600万元。

  通过“五端五化”稻米生产全产业链经营模式实现了从生产链到供应链的有效衔接,带动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推动农民成为有租金、薪金、奖金、股金的“四金现代农民”,引领新型青年投身到新农民,创新农业生产职业分工,为保障粮食安全、带动农民增收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一是解决了“谁来种地”的问题。通过土地流转实现了规模化经营,导入全程托管服务的专业化分工、基本薪金+超产奖激励等手段,让农民职业化、专业化发展,解决了“谁来种地”的问题。

  二是破解了“怎么种地”的问题。通过组建全程社会化服务队伍,不仅为公司直接经营的土地提供社会化服务,还积极为农户提供全程托管服务,破解了“怎么种地”的问题。

  三是打造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样板。实现了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标准化和绿色化生产,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绿色发展,打造了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样板。

  四是落实了双季稻与油菜生产任务。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落实早稻生产任务,在流转的地块按照60%以上为“双季稻或一季稻+油菜”轮作生产,探索稻稻油种植模式,确保粮油生产增产增收。

  五是激发了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内在活力。促进了村企联合经营,形成了以龙头企业牵头,以利益联结为纽带的农业生产全产业链经营联盟。“5+1”服务模式有效降低了小农户农业生产经营风险,减少了自然灾害、市场波动带来的风险,切实提高了小农户种植的积极性。

  


原文链接:http://nync.jiangxi.gov.cn/art/2024/10/12/art_27777_5030268.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三农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投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