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岩市发挥第六批驻村第一书记作用推动乡村振兴成效显著
来源:福建省农业农村厅    时间:2024-12-02    作者:佚名

  龙岩市坚持把选准用好驻村第一书记作为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点工作,通过拧紧“选育管用”工作链条,推动政策、资金、项目、技术下乡,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第六批省、市、县(区)618名驻村第一书记到村工作开展以来,累计筹措资金近27.8亿元,实施发展项目6702个,派驻村村财村均收入28.7万元。

  坚持选优配强,确保“派得准”

  一是精准定村。按照先定村、再定人原则,对全市1786个村进行全覆盖摸底,根据区位优势、资源禀赋、群众意愿等,摸清选派需求,重点向380个脱贫村、110个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26个省级乡村振兴实绩突出村、16个全国美丽乡村试点村等倾斜。二是严把人选。采取“个人自荐、单位推荐、双向选择、择优选派”方式,严把政治关、品行关、能力关、作风关、廉洁关,充分考虑干部年龄、专业、经历等因素,逐级逐人审核、综合分析研判,在50名省派第一书记基础上,市、县(区)两级择优筛选568名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热爱农村工作的干部作为第六批驻村第一书记人选,精准选派,确保人村相宜、人岗相适、人尽其才。三是组团选派。采取“分片运作、村村联动”区域化帮扶的做法,打破村与村之间的壁垒,推动派驻村和非派驻的相邻、相似村之间的跨村联建、多村联建,将下派干部整合成50个工作组,由1名省派第一书记担任组长,配2名市派第一书记和若干名县派第一书记,形成“1+2+N”工作框架,推动驻村干部优势资源互补,实现“单兵作战”向“兵团会战”转变。

  坚持精培细育,确保“融得快”

  一是“政策+帮带”强本领。第一书记到村任职后,针对第一书记政策不熟、语言不通、农村工作经验不足等问题,第一时间下发《驻村任职工作指南》《乡村振兴政策汇编》《新农村新常识》等6种工具书,创新推行“1+1+1”传帮带制度,明确1名县直部门领导、1名乡镇党委组织委员、1名老村支书作为导师,邀请前5批次优秀驻村书记现身说法,帮助学政策、学业务、学经验,迅速完成角色转换。二是“会场+现场”提能力。将驻村第一书记培训纳入县(市、区)、乡两级培训体系,聚焦“缺什么补什么、干什么学什么、用什么练什么”,采取“专家授课+现场观摩”的模式,邀请组织、农业农村等部门领导和经济学、管理学、乡村规划等方面的专家学者进行授课,三年来累计开展专题授课培训65期,组织3816人次前往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省级乡村振兴实绩突出村现场观摩活动,全面提升驻村第一书记的工作水平。三是“比武+互动”拓思路。以县(市、区)为单位,持续开展一场驻村第一书记“擂台比武”活动,聚焦驻村工作“建强村党组织、推进强村富民、提升治理水平、为民办事服务”4大职责任务,灵活设置“向上争取资金、推动项目落地、促进村财增收、加强宣传推广”等方面的量化指标,通过“内页评+实地看+现场讲”方式,让各级第一书记晒成果、述经验、争示范,推动互学互鉴、比学赶超。

  坚持严管厚爱,确保“驻得实”

  一是压实责任抓落实。将驻点村作为派出单位的挂钩联系村和党委(党组)书记党支部工作联系点,实行“责任捆绑、项目捆绑、资金捆绑”,要求选派单位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定期研究部署驻村工作,从资金、项目、信息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三年来各级派出单位累计下拨挂钩帮扶资金达1.5亿元。二是严格管理抓考核。建立健全双述双评、一线考核、结果运用等工作机制,明确工作职责任务,建立健全“月报告、季抽查、年汇报”机制,将目标管理贯穿驻村干部履职工作始终。制定出台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管理细则,利用乡村振兴平台开发“龙岩市驻村帮扶情况系统”不定时抽查第一书记在村在岗、工作开展和作风建设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给予通报。三是落实激励强保障。市县两级分别组建创新办,配备1-2名专职干部,加强驻村干部的日常服务、协调、指导和管理,制定出台驻村工作激励政策和保障措施,每年分别补助省、市派驻点村各20万元、县(市、区)级财政补助县派驻点村3万—20万不等的驻村工作帮扶资金,落实体检、休假、乡镇补贴等制度,让驻村干部“驻”得下心、安得下心、干得顺心。同时注重总结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拍摄第六批驻村书记“闽西驻村岁月”专题纪录片,讲好驻村故事,展示驻村风采。

  坚持用好用活,确保“干得好”

  一是强党建促提升。大力实施“168”党建工作模式、“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和“五要”工程,充分发挥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的传帮带作用,健全和完善村“两委”议事、办事、干事”制度,在驻点村创建红土先锋党员工作室、建立党员创业示范基地、培育党员帮扶示范户,切实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村干部,打造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队”,进一步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三年来驻点村累计制定完善相关制度2706个,培养入党积极分子2568个,发展党员1338个,开展业务培训4967人次。二是谋项目促增收。推行项目全过程动态化、公开化、规范化管理,因村制宜谋划产业项目,精心谋划、多方论证,鼓励引导党员带头创办领办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大力谋划致富带富项目,形成特色产业。驻点村通过组织联建、产业联创、上下联动,以强村联动、强村带弱村,开拓旅游、民宿、传统手工业、新兴农业等市场,增强产业聚合力,不断增强村集体“造血”功能。驻村以来全市驻点村累计培育致富带头人1093人,村集体经济超50万元的村208个,占比29.75%,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22万元。三是保稳定促发展。结合驻点村实际情况,依托党群服务活动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阵地,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文明创建活动,持续推进移风易俗,健全完善村规民约,树立文明新风尚。常态化做好矛盾纠纷化解、信访维稳、扫黑除恶、宗教治理等工作,全力维护农村和谐稳定。三年来新组建村级志愿服务组织303个,161个驻点村获得国家和省级以上乡村治理示范村等荣誉。


原文链接:http://nynct.fujian.gov.cn/xxgk/gzdt/qsnyxxlb/ly/202404/t20240425_6439352.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三农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投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