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路上“年年有鱼”
来源:    时间:2020-01-07    作者:

  这桶鱼64斤,装车,下一桶

  有的大青鱼一米来长,看着就诱人。

  保守估计,这批捕捞上来的鱼少说得有一万斤吧。

  寒冬腊月,无为县雒河家庭农场却是一番干塘捕鱼的热闹情形(如图)。水塘是几天前就已经放干了的,目的是为了更加方便地捕鱼。青鱼、草鱼、鲫鱼各色鲜鱼浮在淤泥表面,只要稍加捕捞就能大丰收。

  农场内的工人们分工明确:有的捞鱼,有的装鱼,有的称秤,有的装车。新捕捞的鱼过磅后,用几十只白桶分类装好,再运往市区的农贸市场销售。最终,这些鱼将呈现在家家户户的餐桌上,成为江城冬季的经典美味。

  这里比我们想象中更远。记者一行从市区出发,沿通江大道一路向西40多公里,穿过了无为县城,沿着蜿蜒的乡村小路驾车近半小时,才来到无为县无城镇七广村。刚才的捕鱼场景,就发生在这座宁静的小村庄内。

  看到记者们过来,农场负责人汪林海放下手中的活,快步上前和我们打起招呼。这是今冬最后一次捕鱼了。汪林海告诉记者,粗粗算来,这批鱼的收益大概有8万多元,足够过个好年了。

  汪林海是土生土长的七广村人。以前,他一直在外做生意,虽然能挣些钱,但出门在外的生活总是没有归属感。2017年,他了解到水产市场行情好,便回到家乡流转了422亩土地,开起家庭农场,主要养殖四大家鱼、沙糖鳢、龙虾、甲鱼等。除了自己富起来以外,还带动了贫困户22户、48人就业。目前,该农场每年产鱼量达几十万斤,不仅供应江城市场,而且销往天目湖等地。

  记者注意到一位名叫季学义的七旬老人。他的腿脚有些不便,但精神还算饱满。老人用浓重的当地方言和我们交谈,只言片语中,一个贫困老人的生活状态一目了然:家里缺劳动力,又因病致贫。去年起,我到这里帮忙,平时只要看看鱼塘、喂喂鱼食,不需要干太重的活,每年可以增加收入三四千元。季学义表示,是扶贫的好政策,为他解了燃眉之急。

  在七广村,能够享受到这些好政策的不止季学义。除了就业务工,这里的贫困户还可以选择入股分红、自种自养等方式脱贫致富。2017年,该农场对32户农户实施了土地流转,其中涉及贫困户8户、24亩。2018年,将8户贫困户的土地入股农场,通过分红增加他们的叠加收入。同时,向周边农户尤其贫困户提供优质畅销鱼苗、虾苗等,以统购代销作保障,并开展技术指导与服务。

  谈起这些贫困户未来的生活,无为县无城镇相关负责人信心满满:2019年,七广村将吸纳80%以上贫困户入股分红。此后,逐年把一般农户的土地通过土地入股,进一步增加当地群众和贫困户的分红收益,未来预计亩均增收100元以上。同时,以农场基地为依托,在扩大产业规模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带动就业人数,未来就业务工人员年收入将达3000至10000元。而且,农业生产资料统一购买,农业设备统一使用,农业生产技术共享,利益按产出分配,风险共担,实现抱团发展。

  临走时,记者给季学义、汪林海戴上了芜湖传媒集团定制的红围巾。红艳艳的围巾背后,包含着我们对他们最真挚的祝福:愿他们来年生活更加红火,愿他们在脱贫和致富的路上越来越好、年年有鱼!

三农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投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