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农业农村厅办公室关于印发主要粮油作物防灾减灾及中后期田间管理技术指导意见的通知
来源:辽宁省农业农村厅    时间:2024-12-02    作者:佚名

  

  辽农办农发〔2024〕417号

  各市农业农村局,沈抚示范区社会事业局:

  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农业农村部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全力以赴抗灾夺丰收,省农业农村厅组织省农业发展服务中心、省农科院、沈阳农业大学等单位有关专家,结合当前和下步气象条件、作物生长情况,制定了玉米、水稻、大豆、花生等主要粮油作物防灾减灾及中后期田间管理技术指导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强化指导服务,抓好关键技术措施落实落地。

  

  辽宁省农业农村厅办公室

  2024年8月5日

  玉米防灾减灾及中后期田间管理技术指导意见

  当前,我省玉米生长进入灌浆期,处于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入汛以来,受副热带高压及台风“格美”外围云系等共同影响,我省部分地区发生持续性高强度降水,对玉米生长发育造成一定影响,部分地区病虫害发生风险加大。针对上述情况,结合当前和后期天气情况及生产实际,提出以下田间管理技术指导意见。

  一、及时排灌保稳产

  根据玉米长势和需水规律,结合天气情况和土壤墒情,及时采取相应的排灌措施,确保玉米正常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发生洪涝灾害的地区,对低洼积水地块,及时疏通沟渠,调运各类排水机械,迅速排除田间积水,最大程度缩短植株受浸时间;对无明水的渍涝地块,在田间挖沥水沟降渍,加快降低土壤含水量,使植株尽快恢复生长。后期如遭遇阶段性高温干旱,要结合天气情况及土壤墒情和田间水利设施,采取滴灌、喷灌等补水灌溉,满足植株对水分需求,减轻高温干旱影响。

  二、适时追肥促生长

  根据玉米长势和前期施肥情况,特别是发生洪涝田块排水后,适时适量根际追施速效氮肥和钾肥,并通过喷施叶面肥料及时补充养分供应,加快植株生长恢复及灌浆,提升抗倒能力。喷施肥料时最好采用磷酸二氢钾和植物生长调节剂混喷的方式,可结合病虫害防治,通过无人机一并喷施肥料、杀菌剂、杀虫剂等,实现“一喷多防”、“一喷多促”,在防治病虫的同时补充养分,促进作物生长发育和灌浆。玉米大豆单产提升工程等具备水肥一体化设施设备的地块,要及时调整水肥次数和肥料浓度,适时补充肥料。

  三、防控病虫降损失

  加强对田间病虫害的监测调查,特别是受洪涝影响和生长发育滞后田块,适时发布预警预报,及时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受灾地块针对玉米纹枯病、叶斑病、茎基腐病以及细菌性病害易爆发,可结合杀菌剂、杀虫剂、叶面肥、芸苔素内酯等桶混喷雾防控1-2次;针对草地贪夜蛾、粘虫、棉铃虫等迁飞性重大害虫在做好成虫监测的同时,抓好田间虫情排查,第一时间对高密度发生区实施集中有效统防统治,严防局部暴发成灾危害;针对玉米螟,可用4.5%高效氯氰菊酯ME、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等高效低毒杀虫剂,在二代玉米螟始发初期进行无人机药剂喷雾预防。积极采用生物或物理方法进行防控,重点采用无人机、高地隙打药机等植保机械喷施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进行点防点治或统防统治。在加强病虫害绿色防控基础上,突出抓好高密度点片应急化学防治与联防联控。

  四、加强管理防倒伏

  受洪涝灾害影响,部分地区玉米根系受损或发育不良,加大了玉米植株倒伏的风险。应合理根际追施或叶面喷施钾肥,维持根系活力,提高植株抗倒伏能力。发生倒伏后,应视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对植株倾斜未完全倒伏的地块,尽量维持现状,依靠自身能力恢复生长;对植株完全倒伏、茎秆未折断且植株未相互叠压的地块,根据实际情况及早垫扶果穗,防止果穗发芽霉变或及时扶起,并采取多株在穗上部绑扎互相支撑;对植株倒伏叠压严重或茎秆折断无法恢复的地块,视情况及时抢收秸秆作青贮饲料,并适时改种短生育期作物,减少损失。

  五、预防早霜促早熟

  对受洪涝灾害影响导致生长发育进程延迟田块,以及易受早霜影响地区,要抓好防早霜促早熟措施落实。可喷施磷酸二氢钾、芸苔素内脂等叶面肥,迅速补充养分,增强植株抗逆、抗寒能力,促生长、促灌浆、促早熟。适时做好玉米站秆扒皮晾晒,加速玉米籽粒灌浆和成熟籽粒脱水,降低玉米含水量,促进玉米早熟。同时采取割空株、打底叶等促早熟措施,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减少养分消耗,促进营养向籽粒转移,加速成熟。一旦发生早霜,充分利用玉米的后熟作用适时晚收,适当延长后熟生长时间,充分发挥根茎储存养分向籽粒传送的作用,提高产量和品质。

  水稻防灾减灾及中后期田间管理技术指导意见

  目前,我省水稻生长已进入抽穗灌浆期,总体生长形势较好,但部分地区发生持续性高强度降水,对水稻生长发育造成一定影响,部分地区病虫害发生风险加大。针对上述情况,结合汛期强降雨天气以及立秋后气温下降、温差较大的实际,提出以下田间管理技术指导意见。

  一、加强管理防倒伏

  由于前期雨水足,水稻地上茎叶部分长势好,但根系未经历晒田晾田,发育不如往年,在生育后期或遭遇灾害性天气时容易倒伏。因此,要合理、适时喷施生长调节剂,促进根系生长,提高茎秆韧性,增强水稻抗倒伏能力;因时排灌,保持稻田浅水层,灌浆结实期要以间歇灌溉为主,即灌一次浅水,待自然渗干至脚窝有水,再灌下一次浅水。此外,水稻抽穗后30天内不可断水,避免发生植株早衰和籽粒不饱满。对由于洪涝灾害田间积水过多的地块,要及时挖沟通渠,通过机械排水或自流排水排除田间积水,防止植株长时间浸泡,导致根系缺氧早衰,抗倒伏能力下降。

  二、科学施好粒肥

  部分地区因低温寡照等原因导致缓苗慢、分蘖迟、封行晚,尽管有效分蘖数和穗粒数接近常年,但个别地块有徒长形态,增加粒重和籽粒成熟度是下一步田间管理的重点。应根据水稻叶色变化、前期施肥量等因素,因植株长势适时适量追施速效氮肥和叶面喷施磷钾肥,避免贪青晚熟。齐穗后前10天为粒肥最佳施用期,施肥前保证水层,均匀撒施,生长过旺地块可不追施粒肥,叶色较淡田块可适当多施。

  三、合理调控促早熟

  由于水稻发育迟缓和天气冷凉的原因,要坚持“保地温、促早熟、延迟收”的技术路线,改善田间小气候,增强水稻抵御低温能力。要促进早熟,适时喷施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水溶肥或植物生长调节剂,避开生殖生长敏感期低温,补充植株养分,增强抗寒能力,提高植株素质,为籽粒灌浆创造良好条件。井水灌溉田块,要减少灌水频次,增加地温。黄熟后要及时断水,适时收获。贪青晚熟地块要适当晚收,一旦发生低温冷害,不要急于收获,可适当推迟收获,延长后熟生长时间,促进根茎储存养分向籽粒转移,减轻冷害影响。

  四、及时预防病虫害

  水稻受涝后,要高度重视以穗颈瘟为主的稻瘟病防控,同时重点防范二化螟、粘虫、飞虱、纹枯病、稻曲病等。要强化生态调控、生物防治和理化诱控、释放天敌等措施的应用,提高重大病虫害绿色防控、科学防控水平。在加强病虫害绿色防控基础上,突出抓好高密度点片应急化学防治与联防联控。科学选择高效针对性农药,严格按照推荐用量喷施。防控粘虫要推行生态调控、利用成虫交配产卵前需要采食以补充能量的生物习性,采用具有其成虫喜欢气味配比出来的诱饵,配合少量杀虫剂进行生物诱杀。同时抓住卵孵化初期和低龄幼虫期开展科学用药防治。防治灰飞虱为主的稻飞虱要突出压前控后、重点保护水稻灌浆期。稻瘟病的防治以预防为主,突出抓好破口前和齐穗期施药预防,严防穗颈瘟的发生,同时也要注意生育后期如遇连续阴雨天气,对贪青晚熟地块要防治枝梗瘟和粒瘟。

  五、灾后及时恢复生产

  对于前期洪涝灾害,造成过水的田块或水淹的田块,要坚持“排、散、管、促”多措并举,及时疏通沟渠,抢排积水,恢复土壤透气性,养根护叶,促弱转壮。阴雨天可一次性排干,排水后适当晒田,以增强土壤透气性和根系活力,恢复植株生长。对过水脱肥田块,要及时追肥,可追施速效氮肥,促进根系和植株恢复生长,防止出现因积水造成早衰、死亡等现象。

  大豆防灾减灾及中后期田间管理技术指导意见

  当前,我省大豆总体处于开花末期至结荚鼓粒期,正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针对大豆生产中后期病虫害防治及科学防灾减灾,提出以下田间管理技术指导意见。

  一、追肥促弱

  一般大豆生长田块如发现植株表现脱肥或生育期延后的地块,可通过喷施叶面肥,延长叶片功能期,增强抗病能力,提高粒重,将产量损失降到最低。如出现微量元素缺乏症状,可通过叶面喷施微肥补充镁、锰、钼、硼等微量元素。在大豆结荚期、大豆鼓粒期结合病虫防治进行,喷施磷酸二氢钾0.2公斤+吡唑醚菌酯+高效氯氰菊酯+硼肥增荚促熟。

  二、病虫防治

  遵循预防为主、防治为辅的原则。根据病虫害发生规律,加强病虫害监测预警工作,重点防控大豆食心虫、点蜂缘蝽、双斑萤叶甲、蚜虫、斜纹夜蛾等害虫,以及菌核病、霜霉病、褐斑病等病害。其中,大豆食心虫防治,于8月中旬(12~19日)开展虫情监测防控,采用5%高效氯氰菊酯(50ml/亩)进行无人机喷施防治,喷施1~2次,间隔5~7天;或采用敌敌畏乳油(150ml/亩)浸泡粉笔进行人工防治。点蜂缘蝽防治,在大豆结荚鼓粒期间,可采用噻虫嗪+高效氯氰菊酯,或氰戊菊酯+吡虫啉等药剂,药剂轮换使用,每隔7~10天喷1次药,喷施2~3次。在重大病虫防治过程中,可与喷施叶面肥同时作业,实现“一喷多防”“一喷多促”“一喷多效”,实现防病、防虫、减灾、提质、增产的效果。

  三、防涝抗旱

  针对持续阴雨发生的涝灾,根据积水情况和地势,迅速疏通沟渠,采用排水机械和挖排水沟等办法,尽快把田间积水和耕层滞水排出去,减少田间积水时间,降低土壤含水量,促进或保持根系活力。积水排出之后,待土壤表层土干燥后,应适时进行中耕松土散墒,避免土壤板结,增强土壤的通透性,利于大豆根系恢复到正常的生理状态,同时提高大豆抗倒伏能力,并起到防除杂草的作用。针对涝害造成营养不良的田块,可通过根部和叶部进行施肥补充养分,根部施肥以磷钾肥为主(3~5公斤/亩),适量施硝态氮肥(2~3公斤/亩);叶片喷肥每亩用尿素125克,硼钼微肥15克,磷酸二氢钾100克,也可加施适量氨基酸肥等,喷施1~2次,增强自身抗逆能力。此外,部分坡地、沙岗地等易旱地块,在大豆鼓粒期遭遇阶段性高温干旱时,应及时灌溉,每次每亩灌水量20立方米左右,尽量减少花荚脱落。

  四、适时收获

  联合收获最佳时期为大豆完熟初期,此期间大豆籽粒含水率在15%~25%,叶片全部脱落,籽粒归园,摇动大豆植株会听到清脆响声。采用专用型大豆联合收割机(挠性割台),要求割茬低,高度以不留底荚为准,一般为5~6厘米。作业时段应选择早、晚时间段收割;避开露水时段,以免收获的大豆产生“泥花脸”;避开干燥高温时段,以免炸荚造成损失。作业质量达到:损失率≤5%,含杂率≤3%,破碎率≤5%,茎秆切碎长度合格率≥85%,收割后的田块应无漏收现象。

  花生防灾减灾及中后期田间管理技术指导意见

  当前,我省花生处于荚果彭大期,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对营养的需求量非常大。应密切关注中后期异常天气变化,做好防灾减灾预案,积极应对涝灾、旱灾等各种危害,切实减少灾害对花生生产的影响。结合气象条件和花生生长情况,提出以下田间管理技术指导意见。

  一、及时排水散墒

  根据降雨情况、土壤水分,抢抓排水窗口期,迅速组织排水。大雨之后,根据花生田积水情况和地势,要及时采取机械排水或人工方式疏通排水沟渠,尽快降低田间积水,将耕层渍水排出,减少田间积水时间。对于土质粘重排水不畅田块,应尽早结合中耕锄地散墒,促进土壤透气晾墒,减少涝害对花生的危害。地膜覆盖的花生要破膜散墒,降低土壤含水量,保持土壤通气良好,减少烂果现象的发生。

  二、及时补充肥料

  花生中后期是荚果充实的关键时期,营养需求较大,由于前期降雨量较多,导致土壤肥力流失,根系吸收能力减弱,植株易脱肥早衰。因此,结合花生长势应及时补充肥料,保证养分供给,恢复植株生长,防止脱肥和后期早衰,减轻涝害损失,保障花生稳产。露地种植的花生可以结合中耕进行追肥,缺肥的地块一般每亩追施(15-15-15)复合肥15~20公斤,也可叶面喷施1%的尿素+0.5%的磷酸二氢钾或其他中微量元素,特别是钙肥,促进荚果膨大。

  三、加强病虫害防控

  坚持“预防为主,绿色防控”的原则。采用物理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利用黑光灯、黄蓝板、性诱剂与高效低毒药剂相结合。由于前期降雨量大,田间土壤含水量高,8月份气温偏高,高温高湿环境容易引发花生病虫害,特别是叶部褐斑病、网斑病、白绢病等病害,以及蛴螬、蚜虫、棉铃虫和蓟马等虫害,应加强田间病害监控,防控可以结合叶面喷肥。花生褐斑病、黑斑病、网斑病等可用吡唑醚菌酯或苯醚甲环唑+氟唑菌酰羟胺800倍液喷雾防治2~3次;花生棉铃虫、菜青虫、造桥虫、斜纹夜蛾、金龟子等可用高效氯氰菊酯+甲维盐+虱螨脲等800倍液喷雾防治1~2次;白绢病可应用戊唑醇和咯菌睛500倍液各防治1次。一旦晴天马上用专用打药车进行打药,不具备条件的采用植保无人机防治。

  四、及时清除杂草

  由于前期降雨量较多,田间杂草生长较快,应及时清除。对于刚长出的小草通过中耕即可清除,对于田间大草和结种子的老草应人工拔除,并清理移出田外,避免影响收获。

  五、化学调控

  荚果膨大期是花生生长最旺盛时期,由于阴雨天光照不足,花生容易徒长,造成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失调。对于植株有徒长趋势,株高超过35厘米的地块,应结合病虫害防治进行1-2次化控,可以喷施调环酸钙、唏效唑或多效唑进行叶面喷施,应均匀喷雾,避免重喷、漏喷和喷后遇雨。

  六、适时收获

  一般收获时间以植株呈现衰老状态,中下部叶片由绿转黄并逐渐脱落,茎秆转为黄绿色。可随机选取5~10株花生,当70%以上荚果果壳硬化、纹理清晰,颜色由白色转为浅黄色,壳内海绵组织干缩变薄,果壳内壁呈深棕色,为适宜收获期。花生机械化收获减少损失、提高清洁度的关键在于:一是检查调试好收获机,使机具在最佳状态下高质高效作业;二是准确把握适收期和作业条件,在最佳的时机收获;三是加强机收培训,选择适宜的机械化收获方式与机具;四是及时烘干,减少霉变。

  


原文链接:https://nync.ln.gov.cn/nync/index/zwgk/zszdgkwj/2024080714252334131/index.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三农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投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