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系统改善苏北地区农民群众住房条件
来源:    时间:2020-01-07    作者:

  江苏省加快改善苏北农房条件,切实提高群众生活品质。在2019年改善10万户农房的基础上,江苏省提出,将此作为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程,决不让群众住着危房被小康。

  从住有所居迈向住有宜居

  深冬寒意重,新居暖人心。

  走进淮安市涟水县成集镇条河村新型农民社区,村民王英梅一边擦着窗户,一边热情地招呼记者到家里坐坐。添了约10万元,现在楼上楼下都是三室一厅,有小车库,还有个小菜园,别提多高兴了!王英梅说。

  一门两窗、六十平方,前面柴房厨房、后面猪圈茅房,是苏北旧农房的典型场景,多为砖木结构,功能单一、安全舒适性差。

  在宿迁市新庄镇朱瓦村新型社区村民张裔清看来,以前房子矮小,窗户透风漏雨,路边沟渠堆满垃圾,一家人只花了几万元就住进两层小楼,过去做梦都不敢想。

  江苏全面小康短板在苏北,苏北短板在农村,农村短板在住房条件。2018年的调查显示,苏北仅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农房就有近50万例,其中大多数是年代久、面积小、质量差的单砖房,甚至还有危房。

  2019年,江苏全面启动苏北农房改造工程,当年省级财政预拨101亿元专项资金,改善了10万户农民住房条件,同时完成9691户省级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农村危房改造。

  如今,穿行在苏北乡间,不时能看到一排排白墙黛瓦的两层小楼,那便是改善后的新型农民社区。

  江苏省住建厅厅长周岚表示,绘出住有宜居新蓝图,既是民生问题也是发展问题,关系群众安居乐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迁新居,也留乡愁

  在盐城市建湖县上冈镇黎明村,银杏、紫薇、枇杷等乡土树种随处可见。

  为留住集中居住点中心位置3棵40年树龄的白杨,黎明村邀请专家规划保护,围绕原有树木、竹林等,增加景观绿化,实现了见老树、解乡愁。

  在加快改善苏北农房过程中,江苏省积极引导设计大师、优秀设计单位、优秀设计师参与农房改造,充分体现文化传承、乡土味道,防止千村一面和乡村景观城市化。

  在盐城市,盐都区借鉴古村落民居,打造白墙黛瓦、飞檐套窗、红门庭院、绿篱花香的特色建筑风貌;东台市按风情水乡、典雅古韵、盐渎渔家3种风格,分类设计农房建造方案。

  我家住房我设计。由江苏省住建厅牵头、面向公众开放的农房建设服务网2019年5月上线运行。群众可自主查询农房设计图集、政策文件解读,还能选择喜欢的户型和内部设计。

  为保障农民利益,江苏省提出,顺应城镇化和村庄发展规律,科学制定配套政策,坚决杜绝与民争利,不搞强拆强建,尊重农民意愿,不强求搬迁进度、土地指标,让群众放心搬。

  住得好更要过得好

  整齐的书架倚墙而立,几名村民在书桌旁安静地翻阅书籍。在宿迁市宿豫区新庄镇杉荷园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图书馆,农民洗脚离田,在这里读书看报。

  新型农民社区既要让村民集中居住,也要充分考虑配套服务。社区党委书记陈先扬说,目前党群服务中心、标准化卫生室、幼儿园、乡情馆、文娱活动室、污水处理厂等已陆续投用,还组建了专业保洁队伍、乡土人才志愿服务队等,服务社区群众。

  江苏省提出,各地统筹考虑农民生产生活、产业长远发展、乡村风貌塑造等实际需求,同步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并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

  居住形态的改变,正带来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涟水县成集镇党委书记黄勇介绍,有10多名本地村民在条河村食用菌示范基地打工,栽培食用菌,每人一天能赚七八十元。

  在盐城市,新建的新型农村社区,靠工业园区的68个、农业园区的88个、旅游园区的8个,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优势产业。

  把改善住房条件,让农民早日过上与时代同步的现代生活,作为苏北乡村振兴的牛鼻子。江苏省的计划是,将此作为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程,在3年内改善苏北30万户农村住房条件,切实提高群众生活品质。

三农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投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