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浦东惠南体验一场Countryride
来源: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时间:2024-12-02    作者:佚名

  

  

    □记者刘晴晓

    四时俱可喜,最好新秋时。9月,随着秋天的到来,Countryride的热潮也逐渐升温,越来越多的人骑着自行车开启“追风”之旅,感受斑斓秋景中的乡村温度。

    在浦东新区惠南镇,从海沈村到远东村再到桥北村,15公里的骑行线路让“三村联动”的图景更加生动,也让骑行者与乡野有了更深层次的互动。

    骑迹乡村海沈村

    海沈村是中国首枚自行车奥运金牌获得者——钟天使的家乡,该村位于轨交16号线惠南东站,是惠南镇“三村联动”乡村振兴示范区核心部分,因为出了一位奥运冠军,所以也被称作“冠军村”。

    海沈村,因海而生,依河而建,村内田林开阔,水网密集,具有“水、田、林、宅”和谐交融的自然生态环境,并依托“冠军村”打造为集生态、骑行、乡村主题于一体的特色旅游村。如今,海沈村已成功创建为上海市乡村振兴示范村、上海市美丽乡村示范村;2020年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2023年获评国家3A级旅游景区,是浦东首个农村3A级景区。

    站在惠南东站旁边的大地艺术观景台,稻香混合着泥土的芳香扑面而来。今年,海沈村的稻田画以“团结拼搏、勇立潮头”为主题,将现代技术与古色耕作相结合,刻画了百年来的日新月异,寄托了惠南镇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美好愿景。

    沿着骑行的路面标识,一路向前,便可以走进根据海沈村的人文底蕴和沪乡文化打造的集沪乡记忆、沪乡味道、非遗传统手工艺、乡村匠人于一体的工坊集群——海沈十二工坊。在这里,游客不仅可以看到传统美学和现代文明的碰撞和交融,还可以与花香稻野相伴,于悠然惬意中探寻地道美食。

    不仅如此,为进一步开发骑行线路,营造骑行文化,村里还开了一家“捷安特租赁店”。“海沈村的乡村道路比较平整,山地车骑起来会费力一些。”租赁店主理人周刚毅介绍道,除了线路开发外,村里还致力于提升市民游客的骑行体验。“我们计划引进前叉没有避震的自行车。因为这种自行车它的轮胎比较窄,轮径比较大,骑起来会省力一点,体验感会好一些。”

    在提升体验感方面,自行车租赁店隔壁的“乡创空间”也铆足了劲。“玉姑甜瓜+咖啡”“8424+酸奶”“水蜜桃果饮”……乡创空间特制的“土特产”风味饮品,目前也已经成为不少骑友的打卡项目。

    水韵悠扬远东村

    近年来,经过上海市美丽乡村示范村、上海市乡村振兴示范村等项目建设,远东村的环境发生质变。按照“乡村是城市宝贵资源,也是重要生态屏障”的要求,远东村不断夯实生态底色底板。村里邀请同济大学常青院士团队和浦东规划设计研究院开展村庄的总体策划,保留乡村肌理韵味,沿田环绕累计修缮和整理民房民宅110余栋、改造“小三园”20余亩、建设创意景观12余处。

    “我们村依水而建,推窗就能看见悠悠流淌的河水。”远东村党总支部第一书记瞿超级介绍道,依托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工程,村内融合远东本身的水乡文化、农耕文化元素,以水乡格局为基底,打造远东村主题游览步道。步道设计的主题是“稻香水韵,田园远东”,结合原有步道形成全长2.3公里的游览环线,主要包含稻田骑行道、竹林雅韵、嬉水荷塘、田园乡村聚落、河畔清风等景观节点。

    “稻田骑行道景观很好,春季绿意盎然,秋季璀璨耀眼。我们有时候还会把自行车停在旁边,去步道溜达一下,近距离感受田园风光。”“骑聚一堂”骑行俱乐部领队王鑫介绍道,海沈村及周边的乡村骑行道是俱乐部最爱骑行的线路之一,他们经常会来村里开展骑行活动,不仅如此,团队还会不定期组织亲子骑、休闲骑、趣味骑等活动,“线路上可玩的点位很多,游玩路线很丰富,我们很多兄弟团也经常来。”王鑫说。

    无独有偶,越来越多的骑行团队来到乡村,通过带领游客打卡精品民宿、特色村庄,到种植园采摘本地农产品等方式,让骑行服务引流、丰富乡村旅游内涵的构想变成现实。“有线路会比较‘有章可循’,但是我更喜欢不期而遇的惊喜感。”家住浦东新区的市民潘女士是一名新入圈的骑友,在她看来,在充满“烟火气”的小路上骑骑停停,无意间邂逅一些新奇的事物,例如一杯冰爽的特调拿铁、一炉冒着热气的糕点小吃、一块设计可爱的文创冰淇淋……这些“小确幸”恰恰是“大惊喜”。

    如今,Countryride不仅让人们享受到运动的乐趣和大自然的美好,也为乡村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变化和机遇,不仅小众景观被更多人看见,沿线的餐饮业、民宿业也将被注入新的发展活力。

    浪漫水乡桥北村

    坡屋顶、花格窗、青石板,美丽宜人的乡间小院,错落有致;“眉清目秀”的河流湖泊,潺潺流淌,一路向东;家门口的竹篱园圃,乔木青翠,生机勃勃……骑行在桥北村,主干道路“两横三纵”覆盖全村,村域内,宅村道路和田间机耕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在村主干道谈北路上,带有彩色路标的自行车骑行道,串联起散落在村落里的驿站“明珠”。

    古董咖啡、四季草堂(药膳产研所)、春上熠面、竹园艺宿、老宅私房菜……近年来,在桥北村点状供地政策的实施下,“边角余料”成为乡村振兴的“金角银边”,更多创客团队走进乡村、返乡青年回到乡村,一批新业态落地开花,村民们可以通过获取租金、入企务工、发展个体经营等多种方式增加收入,实现在“家门口”致富的美好愿景。

    位于桥北支路的“老宅私房菜”,就是其中的一个缩影。1988年出生的陈佳唯,是土生土长的惠南人。2022年,趁着“三村联动”的契机,他在家门口搞起了餐饮行业。铺设整齐的大理石小道,清新幽静的庭院小景,食材新鲜,滋味鲜美,让这间私房小厨收获了不少好评。

    除了提升乡村“颜值”“产值”外,桥北村还以“大治河精神”为抓手,通过采访历史亲历者、整理口述史、制作大治河文化纪录片和图片宣传长廊、建设大治河文化展示馆等方式,提升乡村文化振兴的质感与厚度。大治河文化展示馆是国内首座以大治河为主题,集历史、文化、艺术、科普于一体的专题展馆,展示面积约1100平方米(展厅总面积约300平方米,广场面积约800平方米)。展示馆由“记忆馆”“生态馆”“大治河精神广场”组成,以大治河的开凿、变迁为基点,以弘扬大治河精神为使命,回溯上海水利治理源流,展望全球化生态城市未来。目前,已成为游客骑行打卡的又一点位。

    “骑行路上遇见这样的文化馆真的很惊喜!”“环境好,路面干净,村民家的园子各有特色!”“在村子里游玩,累了可以去咖啡店休息。”“不想自备自行车也不要紧,村里有地方租赁。”“在桥北村575号,大治河边上的Ciao复古空间,风景很好,装修也很有格调。”……翻阅社交平台上对乡村游玩地的评价,关于设施是否齐全、咖啡是否好喝、点位是否有趣的评论其实不多,更多的还是在感慨乡村的变化。

    近年来,随着上海市美丽乡村示范村和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的实施,农民身边的“关键小事”陆续办成,乡村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人居环境舒适度不断提升,宜居乡村为休闲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原汁原味、各美其美的乡野不仅是村民家门口的风景,更成为众多城里人惦念着的精神原乡。沪郊能够诞生那么多“网红打卡点”,更是乡村振兴激荡起的一抹涟漪。

    趁着秋高气爽、风轻云淡,不妨来一场说走就走的Countryride吧,在车轮的转动中感受新时代新乡村的温度和脉搏,做一回勇往直前的“追风少年”。


原文链接:https://nyncw.sh.gov.cn/mtbd/20240923/43a0279f70174660bf03f2c11279b0ce.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三农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投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