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昌平区打造新模型新场景,为首都农业高质量发展护航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时间:2024-12-02    作者:佚名

  

  

  近年来,北京昌平大力发展东西垄向的宜机化栽培模式,大幅度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但随着种植垄向的改变,作物生长的光热气环境也发生了变化,传统的水肥管理模式无法适用。针对这一难题,在位于昌平区小汤山镇的国家精准农业研究示范基地内,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智能装备技术研究中心给出了一份“高科技”答案。

  眼下,正值设施番茄秋冬季管理的关键时期,国家精准农业研究示范基地15号日光温室内,一颗颗番茄绿宝石般点缀在秧苗之间,晶莹剔透、十分喜人。与其它采用东西垄向栽培模式的温室不同,该温室内每垄番茄植株长势健壮,实现了田间“大智慧”管理。这和在此成功打造的宜机化日光温室水肥精准管理模型与变量灌溉应用场景密不可分。

  “我们在这里首先构建应用了物联网监测系统,包括有像空气温湿度、光辐射、土壤含水量、作物长势等方面的监测,这些监测感知设备都是我们团队自研的产品。同时我们也在这里应用了基于光辐射驱动的水肥变量精准灌溉管控技术模式,实现了以畦为单位的分区变量灌溉。相比传统均量灌溉技术模式,该模式可节水10%以上,提高产量5%至10%,也保障了果实的品质。”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智能装备技术研究中心高级农艺师李友丽告诉记者。

  该应用场景推行的宜机化日光温室水肥变量精准灌溉解决方案属全国首创,具备系统性、可复制、性价比高、本土适应性强等诸多优点,符合日光温室生产智能化、数字化建设需求,现已从昌平“走出去”,在京郊其它地区和津、冀、宁等多省市都得到了推广应用。

  “基于这个模式、场景的基础,我们也在继续针对作物模型的构建进行相关的研究工作,从作物的角度去实现一个在线化、智能化的作物生长动态识别,使水肥管控更加精准、更加的智能,来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和品质,让首都市民可以吃到更多好吃、放心的蔬菜,全力支撑北京市设施农业高质量发展。”李友丽表示。


原文链接:http://www.moa.gov.cn/xw/qg/202411/t20241126_6466936.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三农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投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