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春平河镇大头村委会拉祜寨村民小组续写“千年跨越” 共创幸福生活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时间:2024-12-02    作者:佚名

  秋日雨后,明媚的阳光穿透云层洒满大地,空气中飘散着泥土的芬芳。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绿春县平河镇驱车出发,顺着云雾缭绕的盘山公路前行,很快就来到大头村委会拉祜寨村民小组。寨口,水渠里清澈的山泉缓缓流淌,几个小孩嬉戏打闹。村中,平整洁净的道路旁,一幢幢崭新的小楼整齐排列,房前屋后绿树成荫。

  

  “没有党和政府的好政策,没有驻村队员的辛勤付出,就不可能有我们今天的好日子。”村民王皮勒如是感叹。8年前,这位拉祜族妇女一家还住在深山。如今,她家8口人都搬进了新房,4个小孩全部就近入学,家里通过种植茶叶、黑木耳、辣椒等,日子越过越甜。

  平河边境派出所驻村工作队员李加鲁介绍,平河镇国境线长123公里,有5个抵边村委会17个抵边自然村。拉祜寨是抵边村之一,全村33户184人均为拉祜族,过去一直隐居山林,人均年收入不到1600元,是绿春县贫困村中致贫原因最复杂、贫困程度最深、脱贫任务最艰巨的村子。

  在决战脱贫攻坚号角吹响后,绿春县针对拉祜寨的情况,以“党建引领、支部入寨、先锋上阵”为抓手,积极整合各类惠民资金,成立工作专班,组织工作队员长期驻守一线、从零抓起,帮助群众建设房屋,大力开展综合整治工作。工作队进驻后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寻找并将习惯于深山游猎生活的拉祜寨群众带回寨里。

  从一个山头到另一个山头,从一个深谷到另一个深谷,工作队员不知翻过多少座山、蹚过多少条河。第一批工作队员朱福忠回忆:“刚到拉祜寨时,群众不敢见生人,躲起来不愿交流,每次都要耐心做工作、宣传党和政府的政策。”

  在一次上山劝导中,拉祜族同胞普初九突然提问:“什么是共产党?”时任驻村扶贫工作队负责人回答:“共产党就是自己只有一个鸡蛋,也要分一半给老百姓吃的好人。”说完,他把手中的鸡蛋掰了一半递给普初九。这个看似简单的动作,却让拉祜寨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思想感情发生了深刻变化。

  在工作队员的努力劝导下,拉祜寨群众最终都回到了寨里。2017年,所有村民迁入新居,从地窝棚住进水泥房。拉祜寨采取“支部+公司+农户”的模式,盘活绿色生态资源,通过“长短结合”狠抓产业。工作队员组织村民发展黑木耳、土豆、辣椒、花椒、有机茶种植和山地鸡、稻田鱼鸭养殖等,为稳定增收打牢基础,提升群众内生动力。经过几年帮扶,拉祜寨于2020年顺利实现全面脱贫。

  日子好起来了,绿春县坚持“富口袋”与“富脑袋”并重,引导拉祜寨群众在思想观念、精神情趣、生活方式上向现代化迈进,接力续写从原始村寨到现代文明的“千年跨越”。该县组织群众集体晨跑锻炼、同升国旗同唱国歌、组建巾帼志愿队带领收家治家,引导群众把“自觉维护民族团结,与周边各族同胞和谐互助,共同进步、共同发展”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用好“红黑榜”开展文明家庭、美丽庭院、四星评比等活动,组建文艺队宣传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逐步营造起团结友爱、互助互帮的氛围。

  2022年,广东姑娘余洁洁嫁到拉祜寨。作为全村唯一的汉族同胞,她刚开始因人生地不熟很少出门,但是“一家人”的温暖很快让她消除了距离感。“大家从不吝啬把最好的东西分享给我,说话时也总会放慢语速,用普通话解释给我听,帮助我融入这个大家庭。”她说。

  在拉祜寨的感恩主题广场边有个池子,名曰“连心池”,象征着民族团结,寓意为各族人民心连心。“这座连心池是拉祜族同胞相亲相爱,拉祜族儿女与其他兄弟民族惺惺相惜,拉祜族群众同共产党血浓于水的象征。”见证了脱贫攻坚开展以来拉祜寨翻天覆地变化的平河镇挂联干部王暠说。

  今天的拉祜寨,家家有地种、粮食堆满仓,孩子有学上、看病有医保,出行有摩托、旧貌换新颜,一幅幸福和谐的美好画卷在边境一线铺展开来。“国家给了这么大的帮助,我们一定好好珍惜现在的幸福美好生活。我现在就想让孩子好好读书,将来更好地建设家园,世世代代守护好边疆。”王皮勒说。


原文链接:http://www.moa.gov.cn/xw/qg/202410/t20241009_6463915.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三农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投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