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余载风霜磨砺,见证了现代农业发展的变迁;二十余载奋楫笃行,展示了农业科技带来的巨大变化;二十余载春华秋实,分享了乡村振兴的丰硕成果。
在吉林省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加快建设农业强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争当现代农业建设排头兵进程中,第二十三届中国长春国际农业·食品博览(交易)会隆重启幕,盛装登场。
作为中国“粮食版图”上的“优等生”,吉林省坚持把粮食生产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以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为主攻方向,全面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粮食总产量连续3年稳定在800亿斤以上,正在向1000亿斤粮食综合产能稳步迈进,为在更高水平上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作出吉林贡献。
扛稳扛牢首要担当
建强国家粮食安全保障基地
作为农业大省、粮食大省,吉林省地处世界黑土带核心区、“黄金玉米带”和“黄金水稻带”,粮食总产位居全国第四,实施保护性耕作面积居全国首位。
实行最严格耕地保护。毫不动摇坚守耕地保护红线,坚持耕地保护党政同责,深入实施“黑土粮仓”科技会战,推动保护性耕作适宜区域全覆盖。开发盐碱地等耕地后备资源,配套实施大水网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完善区域水资源配置格局。
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在已建成高标准农田4380.2万亩基础上,持续加大建设管护力度,加快改造提升中低产田,补齐土壤改良、灌溉排水、田间道路等配套设施短板,积极探索整区域推进模式。
主攻大面积单产提升。全环节全链条挖掘“耕种管收”“地种肥药”增产潜力,大力推行“水肥一体化+密植”“一喷多促+密植”等重大增产技术,加快筛选更多耐密、耐盐碱突破性品种,集成运用病虫害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等增产增效手段。
发展农业大产业
打造全国高端食品加工基地
念好“土”字诀,打好“特”字牌,唱好“产”字歌。
吉林省全方位多途径开发利用地上地下、水上水下、山上山下等各种农业资源,加快构建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多业并举、产加销贯通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建设国家的粮仓肉库、百姓的中央厨房。
做强加工业。聚焦农产品品质好、区域特色鲜明优势,强化政策支撑引领,推动农产品加工业向县域布局。做活做足粮头食尾、农头工尾、畜头肉尾文章,加大头部企业内培外引力度,实施一批强链补链延链项目,加快从“卖原料”向“卖产品”转型。
做优特产业。统筹推进参、菌、鹿、蛙等特色产业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全产业链发展,实行高品质人参“一参一码”,加快推动人参产业综合产值突破千亿元,保持黑木耳鹿茸、桑黄等产业规模在全国领先地位。大力推进“千万头肉牛”“五千万生猪”“百万亩棚室”等重点工程。
做响“吉字号”。深入实施品牌强农行动,提升老品牌,培育新品牌,整合“小散杂”品牌,重点打造吉林大米、吉林玉米、吉林杂粮杂豆等七大特色优质农产品品牌。组织企业参加域外产销对接活动,让更多吉林优质食品进千家万户、上百姓餐桌、装群众口袋。
科技赋能粮食生产
加速形成农业新质生产力
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
从“靠天吃饭”到规模化种植、科学化管理,5G监测、无人机植保、水稻侧深施肥、旱节水、统防统治……吉林省在农业生产各环节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农业动力变革、效率变革、质量变革。
振兴现代种业。建设玉米、水稻、大豆等6个关键品种育种平台,做大做强“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企业,选育推广多抗广适、高产优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性新品种。
发展智慧农机。实行“揭榜挂帅”“军令状”制度,解决关键技术核心零部件“卡脖子”问题,加快智能免耕播种机、粮食烘干机等研发创制,补齐坡地小型农机、多维移动无人驾驶农机等短板。坚持“优机优补”,不断提高智慧农机推广普及率、作业覆盖面。
强化数智赋能。紧跟转型数字化、服务智能化、社会共享化、产业高级化新趋势,依托“吉林一号”卫星,升级完善数字农业“云平台”,建设智慧农业示范基地和“数字村”,让数字“下田”、农事“上云”,推动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数字化转型。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 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三农内参网 snncw.org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39793号-5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0533号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neicanyx@163.com
邮箱: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