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原县:建体系 强举措 有序谋划现代草原畜牧业强县建设
来源:    时间:2021-11-25    作者:

  

  按照四川省现代农业“10+3”产业体系、阿坝州“6+N”高原特色农牧业产业体系建设目标和红原县《关于加快推进现代草原畜牧业大县向强县跨越的实施意见》,今年来,红原县结合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全区域规划、全产业发展、全要素配套、全社会推进,不断强化畜牧产业战略地位,不断推动畜牧业大县向强县跨越发展。

  建强支撑体系。一是建立防灾减灾应急救灾体系。支持金融机构加大对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的信贷投入,优化完善现有政策性牦牛保险、草原火灾保险、牛羊活畜目标价格保险、防返贫保险等险种,探索试点畜牧业自然灾害大灾保险等新险种。建立健全县乡村应急处置联动机制,充实以牧民为主体的管护队伍,完善应急救灾装备器材。到2022年,建成草原消防通道2500公里、牲畜标准化暖棚4000个、板涵250个、新型家庭示范牧场500个、户用牲畜防疫巷道圈500个、冷藏保鲜烘干设施设备100座、县级动物疫病防控应急物资储备库1个、动物疫病防控区域中心2个。二是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加快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和制度建设,强化市场准入和准出制度的落实和畜牧业投入品监管力度。力争2022年底,以更攀联合社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为基础,完成县级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设备认证、从业人员资格认证两个方面的省级认证,全面提升农产品检验检测能力。三是建立培育特色品牌体系。围绕做大做强“雅克草原”公共区域品牌,推进“三品一标”认证,对牦牛肉、奶系列制品、藏细绵羊等特色农产品进行品牌设计品牌包装,扩大“麦洼牦牛”系列主要畜产品品牌的区域影响力。到2022年,纳入“净土阿坝”产品20件,新增畜产品中国驰名商标2件以上、四川省著名商标4件以上、实现SC认证16件以上。四是建立数字农业发展体系。全面树立数据思维和理念,加快建立农牧业空间信息资源数据库、牧草生长模型、牦牛数字化虚拟设计技术和数字化农业宏观监测系统,继续改造提升更攀联合社智慧畜牧业平台。到2022年,初步形成红原数字农业技术框架、数字农业技术体系、应用体系和运行管理体系,在全县建设智慧畜牧业示范基地2个以上。

  深化八举措。一是做强牦牛产业。大力推行麦洼牦牛产业规模化、标准化、信息化、精细化,完善“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标准养殖”模式,形成相互依存、做强品牌、共谋发展的利益机制。到2022年,提升规范9个牦牛标准化养殖基地,培育养殖合作社4个,建成省级麦洼牦牛原种场1个、麦洼牦牛种公牛站1个,年设立麦洼牦牛改良点30个,培育麦洼牦牛高产奶牛2000头以上。二是做大绵羊产业。保护与推广红原境内藏系绵羊、藏地萨福克羊优良品种,建立标准化养殖基地。到2022年,在江茸乡、阿木乡提升建设藏系绵羊养殖基地2个,在瓦切镇提升萨福克羊养殖基地1个,在绿色产业园区培育羊肉精深加工企业1个,实现羊年均出栏0.5万只。三是做优牧草产业。围绕打造川西北高原现代优质牧草示范基地目标,着力培育现代牧草产业体系,推动牧草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到2022年,优良牧草原种田建设达3000亩,年产优质牧草原种150吨,建设标准化牧草种植基地4个、提升抗灾保畜打贮草基地4个、推广卧圈种草500户、新培育种草大户50户,规划建设1个牧草综合加工基地,牧草综合加工基地年草料生产能力达1000吨以上。四是发展绿色工业。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工业,鼓励支持农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与四川省草原科学研究院、西南民族大学等科研院校深度合作,研发和推广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加强与国航战略合作,深化对口帮扶机制,积极研发品种专用、生产定制、产销对路的特色产品。开发利用牛羊头、角、骨、毛、绒、血等资源,培育特色手工艺经营主体,开发地毯、传统手工艺品、牛角工艺品、唐卡绘画等特色旅游产品。到2022年,实现农畜产品产地初加工率达到65%以上,牦牛肉奶、绵羊肉、畜副产物精深加工产品、传统手工艺品市场占有率提高到10个百分点以上,带动全县1000人以上就业创业,农牧民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五是培育商贸物流业。推进冷链物流园一二期建设,实现物流生产、运输、仓储、装卸、包装、配送等环节流程式、协同化无缝集成。依托红原机场和红原活畜交易市场,建设覆盖川甘青结合部并能满足消费、供应和零售三方面需求的一体化冷链物流配送和交易中心。加快建设高原特色农畜产品大型批发交易市场,提升仓储、配送监控等冷链设施装备水平。推进“互联网+精准扶贫”工程,培育一批服务主体,完善提升县乡村三级电商服务网络。到2022年,初步实现建设川甘青结合部商贸物流中心目标。六是发展牧旅融合产业。立足生态、文化、资源优势,积极推动畜牧业与文化、旅游、体育、康养等深度融合。依托雅克音乐季、牦牛文化节等重大节庆活动,宣传展示体验传统游牧生产中独具特色的生产生活用具、歌舞、弹唱、马术等民俗风情,培育以“草原休闲观光创意”为核心的休闲畜牧业,促进牧区乡村旅游发展。到2022年,发展农牧业休闲观光旅游景点50个、特色牧家乐20个、省级休闲农庄3个,打造牧旅融合产业园1个,培育景区化观光牧场2个,带动全县1000人以上转产创业,农牧民人均增收500元以上。七是培育农牧服务产业。针对草原畜牧业产前、产中、产后各类需求,示范推广一批实用性、现代化、智能化农机装备,培育农机化服务主体,积极创建省级全程全面机械化示范县。到2022年,培育不同类型的社会化服务主体5个以上,带动全县500人以上转产就业,农牧民人均增收500元以上。八是完善农牧业经营体系。突出抓好县内家庭农(牧)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和集体经济等经营主体的的质量提升、规范。从资产清理、股权量化、组织赋码、财务规范的等进行规范提升。

  


http://nynct.sc.gov.cn/nynct/c100632/2021/11/25/9c0b9377aa6b481bbe69953a50f2213a.shtml
三农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投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