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格耕地保护 重庆将探索推行“田长”制
来源:    时间:2021-11-25    作者:

  记者从11月24日召开的重庆市第三次国土调查成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我市主要地类包括:林地7033.54万亩,耕地2805.25万亩,城镇村及工矿用地956.57万亩,园地420.88万亩,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407.56万亩,交通运输用地233.70万亩。

  据了解,全国土地调查每10年进行一次,2018年9月,国务院统一部署开展了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以下简称“三调”)。

  为严格保护耕地,在“三调”中,对2009年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以下简称“二调”)时是耕地、“三调”中已不是耕地的林地、园地、草地以及坑塘等农用地,按恢复耕种的难易程度进行了区分和标注。其中,经土地清理即可直接恢复为耕地的农用地标注为“即可恢复”;清理后不能直接恢复耕种,需采取相应工程措施修整后才能恢复为耕地的农用地标注为“工程恢复”。

  此外,基于生态文明建设需要,考虑到湿地的生态功能与林地、草地、水域等同等重要,国家在“三调”《工作分类》中将“湿地”增设为与耕地、园地、林地、草地、水域并列的一级地类,主要包括“红树林地”“森林沼泽”“灌丛沼泽”“沼泽草地”“沿海滩涂”“内陆滩涂”和“沼泽地”等7个二级地类。我市“湿地”面积22.49万亩,只有“沼泽草地”“内陆滩涂”两类。

  在调查中,我市“三调”充分利用地籍调查和不动产登记成果,对城市、建制镇和村庄用地内部地类进行了细化调查,查清了商业服务业用地、工矿用地、住宅用地、仓储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和特殊用地等各类土地利用状况,并根据其分布和利用状况进行了城镇村属性、工业用地细化属性等标注,反映了城乡国土空间利用的基本功能,将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不动产统一登记等专项工作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市规划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市将针对“三调”反映出的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以解决。

  严格耕地保护

  我市山地多、平坝少,耕地资源禀赋较差,人多地少的矛盾较为突出,必须坚决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一是结合各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以“三调”成果为基数和底图,按照应保尽保的原则,合理确定耕地保有量,严格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严守耕地红线。

  二是探索推行耕地保护“田长制”,压实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耕地保护目标责任。把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带位置逐级分解下达,作为刚性指标严格考核。

  三是严格耕地用途管制,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格管控耕地“非粮化”,从严控制耕地转为其他农用地。

  四是规范完善耕地占补平衡,确保补充耕地数量相等、质量相当。

  统筹生态建设

  “三调”结果显示,我市生态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效,但我市生态系统较为敏感脆弱,必须坚持最严格生态环境保护制度。

  一是坚持系统观念,在“三调”形成的数据库基础上,合理安排生态建设布局,纳入各级国土空间规划并严格实施。

  二是尊重自然规律,按照“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湿则湿、宜荒则荒”的原则,逐步调整不符合自然地理格局的土地利用方式。

  三是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加强生态修复,对石漠化地区、废弃矿山等实施生态修复,保护好一江碧水、两岸青山美景,彰显山水之城美丽之地独特魅力。

  节约集约用地

  近年来,我市建设用地增长较快,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

  一是合理确定新增建设用地规模,科学划定城镇开发边界,推动城市精明增长,提升城市内涵式发展水平。

  二是完善政府引导市场参与的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政策体系,着力推动城镇存量建设用地开发利用,积极盘活农村存量用地,持续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三是研究出台加强节约集约用地的政策措施,强化节约集约用地评价,新上项目用地节约集约化程度应努力达到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

  四是大力推广节地技术,培育节地模式和节地典型。


http://nyncw.cq.gov.cn/zwxx_161/mtbb/202111/t20211125_10032152.html
三农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投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