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市| 攸县坚持四个结合 建好高标准农田
来源:    时间:2021-11-15    作者:

  

  

  

  

  近年来,攸县深入贯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2011年以来累计投入资金6.32亿元、建成高标准农田近31.88万亩,圆满完成省市下达任务。其中2020年全县投入项目建设资金8560万元,建成高标准农田5.35万亩,新增粮食生产能力535万公斤,为打造湖南东部重要粮食生产基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2021年计划建成高标准农田6.16万亩,目前建设进度已超30%,居全省前列。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是坚持与湘赣边乡村振兴相结合

  认真做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修编工作,推动农田建设规划“多规合一”“一图到底”,将农田建设规划与当地乡村振兴规划和现代农业发展规划有机衔接,在项目选址上重点向湘赣边镇村倾斜。根据县域农业特色和区位特点,致力打造两个湘赣边乡村振兴示范区:皇图岭镇万亩粮食生产示范区、鸾山(黄丰桥)镇休闲农业示范区。2020年,在湘赣边乡镇皇图岭镇建成高标准农田3.35万亩,涉及10个行政村,受益农户8300户,投资额5360万元,占总投资额60.8%。2021年,确定湘赣边乡镇黄丰桥、鸾山、皇图岭3个镇为项目重点实施区域,涉及23个行政村,受益农户11814户,总建设面积4.25万亩,投资额6698万元,占总投资额70.8%。

  二是坚持与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相结合

  紧扣“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要求,坚持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稳定粮食面积、提高粮食产能、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重点来抓。一方面,在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确定上,突出主干支渠、机耕道、10亩以上水面的山塘和节水灌溉等基础设施建设,重点解决灌排“大动脉”畅通的问题,着力提高水稻种植的旱涝保收能力,加强田间道路建设,提升项目区综合机械化水平。另一方面,县政府出台《攸县水稻种植区小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实施方案》,按照“大户申报,镇村初核,联审联批,总额控制,专款专用,以奖代拨”的模式,统筹整合涉农资金1906万元,引导和支持水稻种植大户(企业)完善小型基础设施建设,着力疏通田间灌溉的“毛细血管”,截止目前,共完成田间机耕路改造、渠道疏浚、渠道防渗及灌溉塘清淤防渗等工程179个,带动大户(企业)投入等合计924.2万元。近年来,攸县项目区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提高25.6%,土地流转面积增加2.39万亩,遏制抛荒面积达1.15万亩。

  三是坚持与产业培育相结合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兴旺。攸县紧扣精细农业定位,以产业培育为导向,将项目区内大豆、蔬菜、瓜蒌、葡萄等优势特色产业基地纳入重点建设范畴,重点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提高抗风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潜力,进而推动项目区耕地向种植大户(企业)集中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促进专业化、标准化和集约化发展,促进以种植、加工、休闲观光为一体的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步伐。近年来,共支持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基地建设40多家,支持种植大户210多家,投入建设资金达4870余万元,有效带动了项目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四是坚持与教化民风相结合

  取消农业税之后,国家对“三农”的投入力度逐年加大,村民筹工筹劳和自筹投入的意识日渐淡薄。攸县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与激发村民自主参与项目建设积极性相结合,将改善水利条件与教化村风民风相结合,在破解“等、靠、要”消极思想、营造共建共管的良好村风民风方面作了积极探索。近年来,针对年度建设项目山塘较多的问题,因地制宜、对题施策,在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申报和立项环节确立对自筹完成山塘清淤的村组优先立项的原则,引导当地群众自筹资金近400万元,共完成灌溉塘清淤85口、渠道清淤疏浚36.5公里。同时,将建成后的农田基础设施确权移交给所在村、组,按照“谁受益、谁管护”的原则,由承包人、租赁人等直接受益人承担管护工作,逐步增强了当地群众主人翁精神,实现了由旁观者变参与者身份的转变。

  


http://agri.hunan.gov.cn/agri/xxgk/gzdt/sxdt_1/202111/t20211115_21034053.html
三农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投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