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取得明显的阶段性成果,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国有企业竞争力增强,结构调整扎实推进,重大装备研制位于全国前列,粮食综合产能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持续优化,社会事业蓬勃发展,民生得到明显改善。与此同时,东北地区也面临经济增速放缓、人才流失等难题,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强化政策保障,着力驱动内生发展动力,确保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成果新突破。
制约东北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最突出的障碍是体制机制存在的深层次矛盾。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未完全理顺,市场化程度不高,国有企业活力不足,民营经济发展不充分。纵深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是突破体制机制束缚的一剂良药。首先,要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入优化营商环境,给企业以政策松绑,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释放各类市场主体的活力和动力,推动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其次,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快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坚决破除体制性障碍,优化升级内在动力。最后,要开放民营经济,剪断民营企业对国有企业的依附关系,打破资本对东北地区的刻板印象,引入激活市场的“源头活水”,塑造东北经济新增长点。
东北地区毗邻多个国家,独特的沿海沿边区位优势有利于东北地区推进开放,构建深度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东北要加大力度建设以“沈阳、大连、长春和哈尔滨”为中心的现代化都市圈,加强区域内重点领域合作,形成区域协同开放合力。同时,要深度嵌入国内大循环,加强南北合作,持续深化对口合作,推进东北振兴与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的对接和交流合作。发挥东北地区向北开放的“桥头堡”特殊地位,拓宽多边经济合作,包括推动中俄两国陆海经济联动,共建“冰上丝绸之路”;完善同蒙俄经贸合作机制,构建“中蒙俄经济走廊”;增强与日韩之间的经济政治互信,推动中日韩经济贸易往来等,逐步构建东北亚区域性国际经贸循环体系,增强在东北亚地区的竞争能力和辐射能力。
人才是科技创新驱动发展内生动力的第一要素。当前,随着5G、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东北地区传统制造业进行着数字化升级改造,新业态不断涌现。在新一轮工业变革大环境下,东北全面振兴既需要生产制造和管理类人才,也需要大批研究型信息技术人才和创新创业人才。东北地区高校虽凭借其独特的教育与科研优势,每年吸引和培养大量人才,但人才流失的现象也很严重。要扭转这一局面,应创造拴心留人的条件,加大人才政策支持力度,以人才政策红利推动区域创新发展。构建有利于创新的政策和体制机制,切实保障科技成果市场转化和配套承接能力。建设创新创业平台,激活人才创新动能,支持海内外人才来东北地区创新创业。加强培养“创二代”企业家,造就一批适应市场发展、专业能力和管理能力强、有责任、有担当的民营企业家群体,扶持民营企业“独角兽”,吸引人才回流,为全面振兴东北增添新动能。(光明日报)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 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三农内参网 snncw.org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39793号-5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0533号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neicanyx@163.com
邮箱: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