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乐县拓展资源优势 做强主导产业
来源:    时间:2021-11-15    作者:

  

  

  藜麦作为静乐的特色优势主导产业,静乐县委、县政府深入实施“特”“优”战略,巩固拓展“园区+基地+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从研发、生产、加工、储运、销售、品牌、消费、服务等各个环节入手,整合发展资源优势,推动藜麦全产业链开发,探索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之路。年内,全县藜麦种植扩大到4.4万亩,亩产提升到300斤,产量可达6600吨,价格按4.5元/斤,年产值可达6000万元。

  一是突出规划引领,强化政策引导。制定《静乐县藜麦产业发展规划研究》和《藜麦全产业链开发实施方案》,形成将静乐打造成为藜麦商业化种植发源地、优种繁育地、核心主产地、流通集散地、产业集群地、专用肥生产地、特色产业示范地、研发推广新高地的8个目标定位。出台扶持政策,以物化形式通过购买藜麦种子、复合肥,对种植户进行扶持,金额达到300元/亩。同时提高藜麦种植保险保费补贴力度,保费为25元/亩,在原有县财政补贴60%的基础上,提升到100%,进一步提高广大农民的种植积极性,提升风险应对能力,促进农民增收。

  二是建设产业园区,强化示范引领。在神峪沟乡东大树村建设中国藜麦之乡产业园,园区内建设藜麦制种加工厂、基因库、面粉加工(中试)车间、研发中心、交易中心、培训中心与展示中心等功能模块,汇聚了藜麦产业链关键环节的优势资源,不断推动我县藜麦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依托稼祺、忻静、衡达涌金3家龙头企业,建设了藜麦新品种试验与展示基地1000亩、藜麦良种繁育基地1000亩、“区块链+有机旱作”生产基地1000亩、藜麦有机旱作科研示范基地1000亩,建立了藜麦生产全生育期可追溯体系,并开展种子“卡脖子”技术攻关,掌握藜麦产业主动权,占领全国藜麦产业发展制高点。

  三是整合加工能力,拓展产品品类。全县共有藜麦产品加工企业12家,分别为稼祺、忻静、华青、七彩田牧公司、田园、至远、初心、北麦食品、迎朝阳、静诺山、候鸟、达亿,年加工能力合计1.5万吨,加工产品有:藜麦米、藜麦香菇酱、藜麦醋、藜麦奶酥、藜麦桃酥、藜麦露露、藜麦面粉、藜麦曲奇饼干、藜麦黄酒、藜麦白酒等品类。依托“中国藜麦之乡”品牌优势,静乐正逐步成为全国藜麦的交易中心和集散地,近年来,年集散中转销量累计达5000吨左右,年销售额达1亿元。

  四是培育经营主体,强化技术支撑。为构建新型藜麦种植技术队伍,依托省市农业农村部门三队包联专家服务团队、稼祺公司院士工作站与山西农大资源,在藜麦园区创建了藜麦全产业链培训中心。在“十四五”时期,计划开展藜麦高素质农民培育“万人计划”,2021年计划开展2000人,现已开展藜麦全产业链专题培训18期,共培育藜麦经营主体1300人。

  五是建设品牌体系,提升产品知名度。依托国字号“中国藜麦之乡”,创建“中国藜麦之乡”门户网站与微信订阅号,制作《中国静乐藜麦之歌》MV与《中国藜麦之乡》宣传画册,开展“三品一标”认证,目前已有2家企业进行了藜麦有机认证,同步开启《静乐农业志》的编制与“静乐藜麦”地理标志认证工作;举办中国藜麦之乡“乡村振兴杯”摄影大赛。通过知名媒体平台的宣传推介,提升静乐藜麦的市场知名度和占有率。

  六是扩大种植规模,带动群众增收。在全县12个乡镇,以集中连片的规模化发展模式,引导藜麦种植大户集中流转土地,建成千亩优质藜麦种植示范推广基地26个,同时带动基地周边农户小面积进行分散种植,将我县藜麦种植面积扩大到4.4万亩,通过土地流转、雇佣工人等方式带动人口约13000人,带动脱贫人口约2600人,带动群众人均增收约800元。

  来源:市局改革与合作经济指导科

  排版:韩晋龙


https://nyncj.sxxz.gov.cn/zwyw/xzyw/202111/t20211115_3701795.html
本网概况 会员服务 联系我们 三农项目简介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投稿服务 本网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