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之后,天气晴好,山东省桓台县起凤镇起南村的千亩麦田开始窜苗。村民魏秀玉站在地头,看着一台自走式绞盘喷灌机在田间作业。
“这大块头机器就是好使,一天能浇40亩地,水里配着农家肥,以后不用追肥了。”虽是头一次使用机械喷灌,魏秀玉已然不陌生,因为自2016年起,村里就开始摸索发展“水肥一体化”。
起南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魏锐祚说,水肥一体化技术不新鲜,但他们的“肥”却与别处不一样,主要来自镇上18000多户的厕所粪污。“农村改厕后粪污处理是个大麻烦,我们变废为宝做成了有机肥。”
在起南村外离麦田几百米的地方,有四个发酵池,大棚蔬菜秸秆、粪便、玉米棒等在此发酵过滤产生沼液。今年,随着沼液储存池、地下管网、扬水站等设施建设到位,全村1400多亩农田“喝”上了有机肥。
“旱厕粪污与大棚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只是建设高产优质农田工作的一部分,我们还跟山东省农科院合作,把他们最优质的小麦和玉米种子种到这里。”魏锐祚说,他们同时引入农科院的生物治虫技术,最大限度减少农药用量。目前,小麦正在吐绿,玉米已于今秋收获。
在起南村建设的粮仓里,1200多吨新品种玉米颗粒饱满、堆积成山。这么多玉米存着不卖,魏锐祚有他自己的算盘。“以前玉米收完没法烘干和储存,只能第一时间卖掉,利润都被别人赚走了。”
于是,起南村投资300余万元,新上粮食烘干设备,新建仓储车间以及粮食加工车间,“三产融合”发展路子渐具雏形。
魏锐祚一直坚信,粮食也能种出“万元田”。他反复盘算着,“一亩小麦和玉米一季各收1000斤,光靠卖粮也就2000多元,但要是把小麦制成面粉、玉米加工成玉米糁,就凭我们的品质,一斤5块钱完全不愁卖。如果再进一步深加工,效益还有大提升。”
魏锐祚的“粮食情结”从他回村的第一天就在心里“种”下了。以前,起南村一度人心涣散、班子软弱、集体经济“空壳”,发展裹足不前。2014年,在外干工程的魏锐祚当选村党支部书记,带领新班子集中精力谋划发展。
“起南村祖祖辈辈以种植小麦、玉米为生,前些年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工,村内劳动力老龄化严重,农业生产科技含量低、生产成本高、产出效益差,导致农业生产兼业化、副业化。”魏锐祚说。
2016年,村党支部探索成立农村经济股份合作社,组织村民以土地、资金、劳动力入股。面对缺乏劳动力问题,起南村决定向农业机械化、产业化、现代化进军。发展水肥一体化、购置大型喷灌机、新上农机装备、走三产融合道路……各项工作有条不紊推进。
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起南村集体经济连年增长,村民收入不断增加,5年来村集体固定资产投入达1500万元,村民从合作社务工收入所得超过350万元。
起凤镇党委副书记沈斌说,如今的起南村已经成了起凤镇的排头兵,镇上安排起南村以强村带弱村的方式,与邻近4个村联建发展。
“现在村里定了个‘三万’目标,一是每亩地产值超过万元,二是吸引周边万亩粮田规模发展,三是带动万名群众增收。”魏锐祚说,第一个小目标很快就能实现,将此模式推广到其他4个村,另外“两万”目标也不难达成。(新华社)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 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三农内参网 snncw.org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39793号-5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0533号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neicanyx@163.com
邮箱: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