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没想到,一个个看不上眼的高粱苗子,经过刘丙峰的精细加工,竟变成了一把把做工精美的扫帚。更让人想不到的是,这个让人看不上眼的扫帚加工小作坊,竟带动一大批留守人员增收致富。刘丙峰这个扫帚大王的美名还真不是虚夸。近日,永城市卧龙镇党委书记魏靖武在下乡考察扶贫产业发展项目时,对伊庄村刘丙峰的扫帚加工作坊和他的带富能力给与高度评价。
刘丙峰,今年57岁。自1994年开始加工扫帚以来,至今已有26个年头了。在加工生产的过程中,刘丙峰严把每把扫帚的质量关,做工精细,扎实耐用,逐步赢得了客户好评。2016年至今,刘丙峰每年加工各种样式的扫帚70多万把,产品畅销豫鲁苏皖四省,年收入近百万元。
小作坊变成了大产业
在伊庄村接盖楼组一处不大的院子里,加工扫帚的哒哒声与村民加工扫帚时的说笑声交织在一起,犹如一曲动人悦耳的交响乐。院落外,码放整齐的各式扫帚正在工人的忙碌下装车外销。这一批4万多把的扫帚是销往安徽淮南的。目前,还有6个上万把的订单正在紧张加工中。此时,刘丙峰拿着一把加工好的扫帚介绍说,这些制作成扫帚的高粱苗子都是从内蒙古、辽宁购买来的,由于加工扫帚原材料的提高,再加之工人工费的提升,每把扫帚的利润也就是一元钱。可是我有广阔的销售市场,现在我急需的就是扫帚的加工量。现在,来我作坊里务工的村民越多越好。
小作坊里唱响富民曲
村民张小花今年67岁,她每天除接送两个孙子上学外,其他的时间都在扫帚加工作坊里务工。俺在这干活3个多月了,已经熟练掌握了扎制扫帚的技巧,每天能扎制扫帚100多把,一天轻轻松松就能挣100元。俺打内心里感谢刘老板给俺提供了一个务工增收的机会。目前,像张小花一样在刘丙峰扫帚加工作坊里务工的村民有30多人(其中贫困户人员就占8人),他们每天工作在7个小时左右,人均每天可实现收入100元。我也是土生土长农村人,每看到一些还没有脱贫的村民,我心里就感觉像针扎的一样难受。所以,我把他们的工资提得高高的,宁愿自己少赚些钱,也不能亏待了村民。刘丙峰算了一笔账,目前,一把扫帚的市场批发价是7元,而加工一把扫帚所用的材料费用就得近4元,再加上村民每加工一把扫帚8角钱的加工费和工人装车、司机运输等费用,一把扫帚最多也就能挣1元钱。目前,我最大的心愿就是在镇、村两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尽快搬迁场地和扩大扫帚加工作坊的规模,提高加工生产能力,吸纳更多的村民来作坊务工创收,带领他们一起增收致富奔小康。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 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三农内参网 snncw.org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39793号-5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0533号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neicanyx@163.com
邮箱: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