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1月10日6时讯(通讯员 刘琦 石汉谋 刘振宇)重庆市綦江区文龙街道金钗村地处綦江北大门中部,西接江津,北连巴南,距离綦江城区23公里,40分钟车程。过去,由于地处太公山深处,交通不便,金钗村大部分年轻人外出务工,导致村内劳动力不足,经济发展滞后。近年来,在文龙街道的帮助和村两委的努力下,通过村民们的辛勤劳动和不懈奋斗,金钗村贫穷落后的面貌得以改变,渐渐迈上了幸福的康庄大道。
连接农户与市场 打通村民致富路
深秋细雨蒙蒙,平均海拔800多米的金钗村空气中透着丝丝凉意,但在田间地头,时时可以看到戴着斗笠,穿着蓑衣,忙着种青菜的村民。
“这两天正是农时,再过两天就怕晚了。去年我就卖了300斤盐菜,赚了1500多元。”村民阮正平告诉笔者,今年他准备种2亩青菜,待明年二三月份采收,预计能制成500多斤盐菜。
另一头,金钗村便民服务中心也是相当热闹。在一间屋子里,3名妇女戴着头套、手套,披着围巾,一手拿着印有“金钗故事”字样的袋子,一手拿着称重的漏斗,将布袋中的米颗粒不差地灌进印有“金钗故事”字样的袋子中;而另一间屋子,“全副武装”的两位村民也忙碌着,一人将腌制好的盐菜放入机器切碎,另一人称重装袋密封,职责明确,分工有序。
这样的场景,在入秋丰收后,每天都在金钗村上演。
“我们没有改变村民传统的种植模式,只是打通了‘村民’与‘市场’间的道路。”金钗村党总支书记陈洪告诉笔者,“我们在走访调研中发现,青菜、水稻等农作物是村上的主导产业,得益于该村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农作物品质较高。但因为交通不便,村民多为自己食用,种植积极性不高。于是,我们在去年7月成立了綦江区金钗农产品农民合作社,打造‘金钗故事’品牌,帮助村民销售农产品。”
通过建立“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模式,村集体上门从村民手中收购农产品,再将农产品推上各大电商平台销售,不仅降低了村民销售农产品的运输成本,还让村民种植的农产品有了更多销路,大大刺激了村民种植的积极性。
“今年,我们根据市场价格收购村民盐菜8吨、番茄4吨、大米15吨、南瓜10吨,销售额达30余万元。”金钗村第一书记严风麟介绍,“今年我们村集体收入8万余元,接下来,我们将围绕本村传统产业鼓励村民多种增收,同时,建设农产品加工基地,依据“金钗故事”品牌,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做好农产品推广销售工作。”
扮靓人居环境“面子” 做实乡风文明“里子”
在村民陈人昌家门口,几位村民正迎着细雨挥着锄头,平整修葺花坛。“党员干部都来帮我整,我也不能闲着。”年逾七旬的陈人昌老人不服老,挥着锄头加入了劳动大军。
“我们充分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带动村民建设好家门口的花园,并对村内道路、房前屋后的柴草杂堆、残垣断壁,村庄及周边的散落垃圾、积存垃圾进行全覆盖清理。”严风麟介绍,该村还通过宣传栏、宣传标语、院坝会,与村民签订“门前三包”等方式宣传农村环境整治村庄清洁行动,提高村民爱护环境卫生的意识。”
为了激发村民们的主观能动性,村两委还建立了“每月户通报、每季社评比、每年村表彰”的工作机制,制定了“最美庭院”评选办法,并做到定期公示。同时健全完善了垃圾定期收运、保洁员日常管理等管护制度,确保每一个环节落细落实。
此外,村两委还利用村集体收益,不断完善村内文化活动广场、农家书屋等基础设施建设,并通过开展“和睦好夫妻”“互敬好婆媳”“孝顺好儿女”“友爱好邻居”等评选活动,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在全村营造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
“我们通过系统深挖村内‘金钗井’‘大佛寺’‘双山’等景点历史文化典故,发动学生、退休教师讲家乡故事,在全村掀起讲家乡典故的热潮,厚植乡村文化底蕴。”严风麟告诉笔者。
“通过环境整治,金钗村容村貌发生了很大变化。环境干净了,蚊蚁变少了,住着更舒心了。”周景华退休后在金钗村养老,他说,“村里的文化氛围渐渐浓了,邻里之间和睦友爱,日子过起很安逸。”
培养本土人才生力军 引乡贤返乡助振兴
今年3月,31岁的邓明玉通过换届选举,成为金钗村党总支委员之一。6月,邓明玉担任该村综合服务专干。
在此之前,邓明玉在重庆一家外资企业上班。“去年可能是我在毕业参加工作后,在老家待得最久的一回。”邓明玉回忆,由于当时全国疫情比较严重,她回家待了15天,而这15天对她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之前在外上班时,我去过很多地方旅游,不少地方发展的很好。金钗虽然也在发展,但还是有点差距。”邓明玉告诉笔者,“回村看到党员志愿者们无私地付出,我也想为家乡做点事。”
邓明玉毅然决然辞去了岗位,投身到了家乡的建设中。与邓明玉一样的还有35岁的退伍军人吕永飞。
“我退伍回来就在村上工作,去年7月通过考试,担任村干部,目前担任村党支部副书记。”吕永飞告诉笔者,“父母就住在村上,照顾方便一些,也希望能为养育我的这片土地作出自己的贡献。”
据陈洪介绍,通过今年换届选举,该村村干部“大换血”,目前村干部集体平均年龄为38岁,村两委班子成员均为大专以上学历。
同时,金钗村村两委还通过认真开展“三会一课”学习、主题党日活动,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支部生活日”、每周集中办公、村干部每周例会等工作制度和活动,形成民主化、制度化工作机制,汇聚工作合力,打造一支有信仰、有梦想、有底线的农村党员干部队伍。
金钗村村两委还利用各个传统节日,邀请从该村走出去的乡贤返乡,发挥乡贤经验、学时、专长、技艺、人脉等优势,反哺家乡,为家乡建设建言献策、添砖加瓦。
“今年7月,我们邀请了重庆多味多食品科技开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方平返乡,他为村上的孩子、百岁老人送上了各类生活用品,并资助了村上一名在校大学生。”陈洪介绍,“我们也在不断引导村上的村民积极参加各级组织的各类技能培训,争取培养出更多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
村两委班子“挺”起来,村居环境“靓”起来,乡村文化底蕴“厚”起来,村民钱袋子“鼓起来”,昔日贫穷落后的小山村实现了美丽的“蝶变”。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 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三农内参网 snncw.org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39793号-5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0533号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neicanyx@163.com
邮箱: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