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1+9”农业产业体系进一步调优发展
来源:    时间:2021-11-08    作者:

  

  

  

  

  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出台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实施意见,在提升粮油产业的基础上,突出发展稻虾共作、襄茶产业、有机产业、现代畜牧业、现代水产业、农产品加工业、襄阳牛肉面走出去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农村电商九大特色产业,构建具有襄阳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一是粮食产能保持稳定。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完成“两区”划定589万亩,稳定粮食面积,提高单产,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提高优质率,粮食产能稳定在100亿斤以上。深入推进粮改饲,襄州、枣阳、宜城、老河口发展青贮玉米15万亩。

  二是稻虾共作突飞猛进。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小龙虾产业的实施意见》,重点推进养殖基地、繁育基地、龙头企业、协会(合作社)、标准体系、互联网+销售体系建设“六大建设”,全市稻虾共作面积从星星点点猛增到30万亩,见效地块亩均收入6000元,实现了“吨粮田”向“万元田”的转变。

  三是襄茶产业加快推进。编制《襄阳市现代茶产业发展规划纲要》,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襄阳茶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重点建设茶园基地、龙头企业、标准、品牌、服务、茶旅融合“六大体系”,茶园基地面积达到42万亩,新增国家级茶业龙头企业1家、省级2家、市级8家,各类市场主体新增92家,襄阳高香茶成功入选全国特色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300强。

  四是有机产业发展壮大。充分发挥我市西南山区、汉江沿线独特的自然资源禀赋和生态环境优势,举全市之力打造“中国有机谷”。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中国有机谷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持续推进生态建设、产业建设、标准建设、观光旅游、互联网+“五大工程”。有效证书达到198个,认证面积达30万亩,中国有机谷集体商标在国家知识产权局注册成功;打造了“中国有机谷”特色旅游线路10条,举办了首届中国有机谷高峰论坛,“生态襄阳、有机厨房”进一步唱响。

  五是现代畜牧业稳步发展。打好非洲猪瘟防控攻坚战、持久战,抓好非洲猪瘟、口蹄疫、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三疫统防”。按照“扩能大场、提升中场、转型小场”的思路,做好现有大场的改扩建,支持中场提高防控能力,鼓励具备条件的小场与龙头企业合作开展“代养”,稳步提高生猪生产能力全力恢复生猪生产。大力发展牛羊草食动物,加快推进正大、牧原、科尔沁等重大项目建设,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市推进项目。

  六是现代水产业快速发展。大力推广“双水双绿”、高效低碳循环水养殖等绿色高效养殖模式,大力发展冷水鱼、小龙虾、南美白对虾、澳洲淡水龙虾等特色水产品。水产品产量19.96万吨,渔业产值达38.7亿元。

  七是农产品加工转型升级加快。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全市农产品品牌建设的实施意见》,着力实施龙头培育、基地建设、标准建设、协会建设、宣传推介“五大工程”,大力开展龙头企业产量、产能、科技、品牌、法人治理能力“五大提升行动”,出台了支持农业招商引资和农业企业用地用电的政策措施,农产品加工业呈现内部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型加快、农产品品牌建设步伐加快“三个加快”态势,农产品精深加工率由“十二五”末的20%左右上升到目前的近30%,农产品加工产值达到1480.8亿元,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341家。

  八是牛肉面走出去发展形势喜人。全力推动襄阳牛肉面走出去发展,市政府出台了《鼓励和支持襄阳牛肉面产业走出去发展实施方案》,注册了公用商标,开展了免费培训,实行了驻点服务,襄阳牛肉面走出去开店7000多家,带动农民就业2万人,新增上下游企业30多家,走出去的效应日益彰显。

  九是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异军突起。精心编制发展规划,总结推广了以乡土文化为内涵的堰河模式、以矿区生态恢复为内涵的尧治河模式、以城郊农业为内涵的姚庵模式、以林特产业为内涵的洪山嘴模式、以绿色水系为内涵的引丹模式等五种模式,打造了狮子岩、天池山等一批知名乡村旅游目的地,培育了10条精品线路。农业休闲旅游综合收入占全市旅游的1/4以上。

  十是农村电商持续升温。抓好县、乡、村三级平台建设,加快信息进村入户,畅通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渠道。全市已建成县级电商运营中心13个,乡镇服务站62个,村级服务点1675个,全年农产品线上销售额超过60亿元。

  ?

  

  


http://nyncj.xiangyang.gov.cn/zxzx/gzdt/202110/t20211025_2610816.shtml
三农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投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