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防控策略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树立“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针对我国不同生态区小麦全生育期主要病虫害发生种类及危害特点,按照“突出重点、分区治理、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采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科学用药等绿色防控技术,突出种植抗病品种、推广药剂拌种、适期晚播、健康栽培等预防控制措施,强化穗期多种主要病虫害“一喷多防”科学用药,推进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有效控制小麦病虫害。
二、防控对象
长江中下游麦区:以赤霉病、纹枯病、麦蚜为主,兼治灰飞虱、白粉病、黑穗病、黄花叶病、叶锈病和地下害虫等其它病虫。
三、防控技术
1.小麦播种期
因地制宜推广抗(耐)白粉病和赤霉病的小麦品种,大力推行种子处理。可分别选用苯醚甲环唑、咯菌腈、戊唑醇、硅噻菌胺等杀菌剂拌种或种子包衣,预防黑穗病、纹枯病、全蚀病等种传土传病害;在地下害虫和苗期麦蚜发生比较严重麦区,可选用噻虫嗪、吡虫啉、辛硫磷等杀虫剂进行拌种或种子包衣。药剂浓度严格按照农药包装说明推荐的剂量使用,避免药害发生。坚持适期适量播种,控制小麦田间群体密度。此外,基肥适当增施钾、磷肥,提高小麦抗性。
2.小麦出苗―越冬期
重点监控红蜘蛛和纹枯病,当平均33厘米单行长红蜘蛛达200头时,即可用阿维菌素、联苯菊酯等药剂进行防治。及时清沟理墒、化除田间杂草,以减轻纹枯病等发生。鄂西北小麦条锈病越冬或冬繁麦区还要重点监控小麦条锈病秋苗发病情况,发现田间单片病叶时,应以病点为中心及时在病点2米直径的区域喷药防治,发现单个发病中心时及时喷20米直径区域,封锁发病中心,防止病害扩散蔓延。
3.小麦返青期―拔节期
重点监测纹枯病、白粉病、条锈病和红蜘蛛的发生。在返青拔节期,当田间纹枯病病株率达10%时,应尽早使用井冈霉素、噻呋酰胺、丙环唑等药剂对准植株中下部均匀喷雾防治,重病田隔7―10天再用药防治1次。3月下旬至4月下旬,当田间白粉病病叶率达10%或条锈病平均病叶率达到0.5―1%时,组织开展大面积应急防治,防止病害流行危害,药剂品种可选用三唑类、甲氧丙烯酸酯类药剂。另外,当平均33厘米单行红蜘蛛200头以上时,可选用阿维菌素、联苯菊酯等药剂喷雾防治。
4.小麦孕穗期―扬花期
长江中下游地区是赤霉病常发区,应加强栽培管理、主动用药预防,遏制病害流行。小麦生长中后期加强栽培管理,平衡施肥,增施磷、钾肥;控制中后期小麦群体数量,并做到田间沟渠通畅,创造不利于病害流行的环境。在小麦抽穗至扬花期遇有阴雨、露水和多雾天气且持续2天以上,应于小麦齐穗至扬花初期及时喷药预防,做到扬花一块防治一块;对高感品种,首次施药时间可适当提前。药剂品种可选用氰烯菌酯、丙硫菌唑、氟唑菌酰羟胺、咪鲜胺、多菌灵或相应的混配药剂等,要用足药量,施药后6小时内遇雨,雨后应及时补治。对多菌灵产生高水平抗性的地区,应停止使用多菌灵等苯丙咪唑类药剂,改用氰烯菌酯、丙硫菌唑、戊唑醇等进行防治,以保证防治效果;如遇持续阴雨,第一次防治结束后,需隔5―7天进行第二次防治,确保控制流行危害。防治赤霉病时做好白粉病、锈病等病虫兼治。当百株麦蚜量达800头以上,益害比低于1:150时,可选用啶虫脒、吡虫啉、抗蚜威等药剂喷雾防治。吡虫啉和啶虫脒不宜单一使用,要与低毒有机磷农药合理混配喷施。小麦穗期病虫害混合发生时,选用相应的杀菌剂、杀虫剂混合施用。
四、主推绿色防控技术
(一)选用抗(耐)品种
种植抗(耐)性品种是防止或减轻病虫发生危害的根本措施。长江中下游、江淮、黄淮南部等赤霉病常发区,应选择适宜当地种植的具有一定抗(耐)病性的高产优质品种,避免盲目跨区域引种,降低后期赤霉病流行风险。
(二)开展农业防治
农业防控是控制或延缓病虫发生危害的重要措施。推行精细整地、适墒适期适量播种,以及播后镇压和及时灌溉等农艺措施,保证麦苗健身种植,力争一播全苗、匀苗、壮苗,提高植株抗病虫能力。同时,长江中下游、江淮、黄淮南部等赤霉病常发区推行秸秆粉碎、深翻还田,尽量避免玉米、水稻等作物秸秆***于土壤表层,压低菌源基数,减轻抽穗扬花期防控压力。
(三)推行秋播拌种
秋播种子药剂处理是预防和控制土传、种传病虫和地下害虫以及苗期病虫害发生危害的关键措施。土传、种传病害重发区推行选用戊唑醇、苯醚甲环唑、咯菌腈、苯醚?咯菌腈、硅噻菌胺等包衣或拌种,防治黑穗病、茎基腐病、根腐病、纹枯病、全蚀病等,兼治苗期锈病、白粉病等。多种病虫混合发生区,可根据当地病虫发生特点,选用相应的杀菌剂、杀虫剂复配进行包衣或拌种。
(四)注重理化诱控
小麦生育期长,经历秋冬春夏四季,害虫种类多,针对地下害虫发生严重区域,要注重理化诱控措施的应用。在地下害虫成虫期,在用好农业防治措施的基础上,通过选择合适的灯诱、性诱、食诱等产品,在成虫集中区域,成虫交配等关键期,根据害虫习性,开展理化诱杀。加强对诱杀设施设备的科学管理,合理确定诱虫灯开关灯时间,减少对非靶标昆虫的误伤,及时清理诱虫袋等,提高诱杀效果。
(五)强化科学用药
小麦病虫种类多,用药品种多,用药次数多,农药安全科学使用十分重要。一是农药用量要准确。按具体农药品种使用说明操作,确保准确用药,各计各量,不得随意增加或减少用药量。二是混配农药要科学。做到二次稀释,配制可湿性粉剂农药时,先用少量水溶解后再倒入施药器械内搅拌均匀,以免药液不匀导致药害。三是施药时间要合理。严格按照农药安全间隔期,科学合理用药。施药前密切关注天气情况,避免高温暴晒或降雨情况下喷施农药,喷洒类药剂施药后6小时内遇雨补施。四是禁用高毒农药。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及其复配制剂。要根据病虫害发生实际情况,优先选择环境友好型农药,科学配方进行防治。五是遵守操作规程。严格遵守农药安全使用操作规程,确保操作人员安全防护,防止中毒。六是使用合格农药。购买农药要选购三证齐全的产品,拒绝使用不合格产品,以免影响防治效果。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 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三农内参网 snncw.org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39793号-5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0533号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neicanyx@163.com
邮箱: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