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江官坞:老产业“鲍”发新活力
来源:    时间:2021-12-01    作者:

  “没想到,去年5月买回来的时候还只是指甲盖大小,现在已经长到一个拳头这么大了,马上就能上市售卖,相信市场会给出漂亮的价格!”11月30日,连江官坞海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林哲龙的微信上,又一次收到来自漳州买家的好评。

  买家陈永,来自漳州古雷港。去年5月,他从连江官坞海产开发有限公司买了1万粒“福鲍1号”***苗试养,***的快速成长,让这个讨海为生20余年的“老把势”大开眼界、欣喜不已。今年4月,他再购入20万粒***苗。“明年还要购买,好东西不能错过!”从“试试看”到“有信心”,陈永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

  如今,“福鲍1号”***苗不仅供应连江本地,还受到东山、漳浦、宁德等福建沿海地区养殖户的青睐。

  养在“深闺”的***苗,为何能够成功“出嫁”,甚至“远嫁”?

  “因为我们掌握了核心育苗技术。”林哲龙说,传统***要生长两年,“福鲍1号”生长一年半即可上市;传统***成活率不到50%,而“福鲍1号”成活率约达95%;“福鲍1号”出肉率比传统***高。“一粒传统***苗售价只要几角钱,‘福鲍1号’***苗可以卖2.5元到3元,而且供不应求。”林哲龙美滋滋地说,自去年5月成功育出“福鲍1号”后,就吸引了包括陈永在内的一批养殖户。

  “福鲍1号”走红的背后,是连江县坚持“科技强库”战略、持续增强农业产业造“芯”能力的努力。作为连江的渔业支柱产业,***产量占据全国***市场的1/3,从业者达到数万人,***产业率先进入造“芯”计划。

  为了让小***做出大文章,连江县强化科技支撑,接连出台扶持措施,鼓励本土企业发展***种业产业,摆脱品种退化、种苗繁育日渐萎缩的困境。历经多年攻关,连江官坞海产开发有限公司成功突破绿盘鲍育苗技术,并注册“福鲍1号”品牌。该公司将在两年内为连江***养殖业提供5000万粒到1亿粒“福鲍1号”***苗。

  官坞村党委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林丹告诉记者,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林哲龙的带动下,创新的火种已从连江官坞海产开发有限公司“燃”向整村,官坞村也从“有脚不踏官坞角,有女不嫁官坞郎”一跃成为全国科技兴海的先锋村。

  记者手记

  创新才能催生“金种子”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党坚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强基础研究,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自主创新,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

  手执创新之笔,书写种业科技大文章。多年来,连江县坚持不懈地深耕种业创新领域,鼓励企业走产学研相结合的路子,企业核心竞争力大增,最终才有了今天“鲍”走四方的好成绩。

  更令人振奋的是,磅礴的奋斗激情和创新精神,催生了诸多造福渔民和渔业的“金种子”:经过精心培育,“福鲍1号”成品苗已达2000多万粒;全国最大的海带无公害良种育苗基地落户,产量占全国总量的40%,“黄官系列”海带苗已经反哺“中国海带人工繁育发源地”大连;三倍体牡蛎育苗项目已提上创新日程单……

  “乡村振兴关键在于产业振兴,产业振兴关键在于科技创新。”这是林哲龙的“耕海”之术,也是广大农业工作者的努力方向。

  

  

  

  

  (记者 谢星星 林文婧 见习记者 严鑫)

   [收藏] [打印] [关闭]


原文链接:http://nyj.fuzhou.gov.cn/zz/xxgk/gzdt/nydt/202112/t20211201_4258208.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三农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投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