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秀梅代表:
您好。您提出的《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力度,推进高效生态绿色农业发展》建议收悉,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对通辽市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的关注。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是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主要内容,不仅直接影响农产品优质供给,关系到广大群众的米袋子、菜篮子,更加关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一、农膜回收情况
通辽市耕地面积2000万亩以上,早在90年代初开始使用地膜。目前,通辽市主要覆膜作物有红干椒、瓜类、蔬菜
及其他经济作物,地膜厚度基本为0.01mm,亩用量3.8~4公斤,亩均成本42~45元。
2020年通辽市地膜覆盖面积115万亩,地膜使用量0.43万吨。根据监测统计,2020年通辽市地膜回收率为80%左右,回收方式中人工回收占25%,机械回收占75%,其中开鲁县2020年地膜回收利用率达到85%以上。我市有4家残膜加工利用企业,残膜利用主要产品为颗粒原料。
(一)做好地膜污染防治工作
2020年6月,地膜回收区域补偿制度试点县落实到开鲁县。2020年开鲁县覆膜面积62万亩,其中红干椒50万亩,其他作物12万亩。2020年开鲁县中央投资955万元,已拨付到旗县财政。截至2021年5月,开鲁县62万亩地膜全部回收完成。通过试点探索农膜回收区域补偿制度,建立好农膜回收与耕地地力补贴相挂钩的激励约束机制,处理好政府、农户、企业之间的关系。建立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例如开鲁县东风镇金宝屯村采用“以旧换新”区域补偿新国标地膜的方式对残膜进行回收再利用,开鲁县东风镇福盛号村由生产者承担农户用新国标地膜置换更高标准地膜的“差额补贴”。全县依据政策调动农民自觉回收废旧地膜积极性,探索出一个可操作、可推广、可持续的农膜回收长效机制。
(二)开展全生物降解地膜对比试验示范筛选工作
2021年在开鲁县东方红村(福纪自然村)、中心园区开展了2000亩的“全生物降解地膜对比试验示范筛选”工作,观测各参试全生物可降解地膜的农田覆盖效应及其降解性能的可控性,确定其在替代传统PE地膜、促进地膜覆盖栽培持续健康发展方面的可行性,通过一定面积的示范,确定其降解性能和对作物产量的影响。试验示范包括埋土试验、作物覆膜栽培试验、作物覆膜栽培示范三方面内容,示范作物为红干椒。目前福纪村全生物质降解地膜示范区覆膜已完成。
(三)完成农田地膜残留监测
在开鲁县设置3个国家级农田地膜残留长期定位监测点,在科左中旗设置2个自治区级农田地膜残留长期定位监测点,在开鲁县设置20个废旧地膜回收利用示范县农田地膜残留监测点。各点位取样、制样工作已完成。
(四)参与《通辽市农用薄膜污染防治条例》立法调研
2021年4月,市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通辽市农用薄膜污染防治条例(征求意见稿)》,市人大常委会组织调研组赴各旗县市区、通辽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展立法调研。草案中对地膜生产者、销售者、使用者的权责做出明确规定,对违反者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等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进行查处。目前调研仍在进行中。
二、秸秆综合利用情况
通辽市是内蒙古自治区粮食生产大市,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稳定在2000万亩以上,其中粮用玉米播种面积1100万亩以上,粮食产量200亿斤以上,农作物秸秆可收集资源量约1000万吨左右。
(一)继续开展秸秆综合利用工作
2020年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项目重点县落实在科尔沁区和奈曼旗,试点县落实在扎鲁特旗和通辽经济技术开发区。2021年已经批复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项目中央财政资金1600万元。根据秸秆分布特点和秸秆转化需求,确定以秸秆青(黄)贮饲料过腹还田利用、秸秆粉碎深翻还田利用和秸秆收储运用体系建设为主要实施内容,探索可操作、能落地、可复制、能推广的秸秆综合利用模式和工作机制。
(二)完成了秸秆资源台账建设
以旗县为单元开展年度秸秆资源台账填报,2020年通辽市农作物秸秆产生量981.7万吨,可收集量922.6万吨,秸秆综合利用量827.6万吨,秆综合利用率为89.7%,其中肥料化利用152.4万吨,占16.52%,饲料化利用628.8万吨,占68.16%,燃料化利用46.3万吨,占5.02%,基料化利用0.05万吨,占0.01%。
三、农药使用情况
目前,在种植业生产过程中,化学除草依然是防除田间杂草的主要手段,受农村劳动力减少、杂草田间抗性增加等诸多因素影响,除草剂使用量在农药总量中占比居高不下。近年来植保部门针对这种情况,强化多样性治理理念和措施,积极探索改变当前单一的农田杂草治理方式。
一是开展试验示范,发挥引领作用。2020年与内蒙古农牧科学院植保所协作在通辽市开发区东升村示范点开展了“东北西部玉米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集成与示范”。
开展浅埋滴灌种植模式下除草剂专用助剂减药技术措施及苯唑草酮混配不同除草剂的除草效果等试验研究。防治效果达80%以上,减少化学农药用量10%以上。
二是通过更换标准喷头实现农药减量。更换选用扇形喷头、低量喷雾喷头等高效喷头替代传统的单一径向进液式圆锥喷雾喷头,是实现农药减量的一项重要技术手段。为加快推进农药减量工作,提高农药利用率,发挥“小喷头的大作用”,2019年―2020年,市农牧局整合农保资金开展高效标准喷头更替工作,共计发放高效喷头16万余套。据统计,2020年仅玉米田化学除草一项作业,单机减少农药用量10-15%,除草效果提高5个百分点,农药利用率提高至40%。
下一步,将根据《通辽市控药减害技术方案(2020年―2025年)》,针对除草剂使用重点推进以下措施:一是加速推进“药、械”更新替代。逐步淘汰防治效果差、作业效率低、农药利用率低的药械。重点针对专业化防治组织、新型经营主体、种植大户更换标准高效喷头。2021年市农牧局已采购喷头10万套,目前各旗县区正积极推进发放工作。二是推广科学施药技术,提升科学用药水平。加大对农民特别是专业化防治组织在科学用药知识方面的培训,加强用药管理和技术指导。针对玉米、小麦、大豆等主要作物,开展除草剂专项治理,推广应用苯唑草酮、苯磺隆等针对性强、高效、低毒、低残留、低用量新型除草剂,配套增效助剂、静电喷雾、膜间除草等技术和措施,减少除草剂用量和用药次数。2021年,计划开展除草剂及助剂筛选试验,目前除草剂减量试验市场调研工作已完成,下一步将商讨设计试验方案并根据方案开展有关试验工作。三是增加机械中耕除草面积。因地制宜将机械除草与发展有机绿色农产品相结合,在玉米等作物上,推广苗后机械除草替代药剂除草,减少除草剂使用量。
2021年5月24日
签发人:王立恒
联系人:戎洁
电话:0475-8233985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 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三农内参网 snncw.org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39793号-5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0533号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neicanyx@163.com
邮箱: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