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放牛娃到养牛大户
来源:    时间:2021-11-08    作者:

  小学毕业时因母亲病逝、家庭贫困等原因,被迫辍学放牛;如今在外创业成功,返乡带动邻里乡亲创业,成为当地养牛大户。2017年5月,房县大木厂镇东河村张安民被评为县里“返乡创业,致富乡邻”先进个人。

  放牛娃变身线带厂老板

  上世纪80年代初出生的张安民,是家里最小的儿子,才小学毕业,就当了一个放牛娃。

  15岁那年,看着镇上外出闯世界的人挣钱回家盖楼房,张安民也跟着南下东莞打工。

  住桥洞、睡马路、喝自来水、啃馒头充饥……不怕吃苦的张安民最终安定在一家台资线带厂打工。

  对于来之不易的工作,张安民异常珍惜,别人上班时他在思考如何提高效率,别人下班时他在无偿加班,终得老板认可,从小组长、科长、车间主任一直干到主管生产的副总,年薪数十万元。

  之后,摸清了生产规律和市场需求的张安民,自立门户开办线带公司,在家乡招工60多人,经过数年的苦心经营――他慢慢积累了数千万的资产,成为家乡人心目中的骄傲。

  利用资源优势返乡养牛

  2014年底,张安民荣归故里,也准备像致富了的乡亲一样,盖一栋大房子。“张总,能否回乡创业,带领父老乡亲共同富裕?”时任镇里主要领导做张安民的思想工作。

  贫困,戳中了张安民家乡情结中最敏感的痛点,父亲也赞同他尽可能回报桑梓。张安民当即决定返乡投资。

  决定易做,项目难选。在家乡再开一家线带厂的话,虽可方便乡亲们就地打工,但成本太高,不划算。“小时候放过牛,现在不是可以利用资源优势规模养牛?”父亲的话点醒了张安民,“水源地不太适合一般工业生产,而养牛可带动农户的发展。”

  说干就干,注册牵亿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与镇政府签订投资协议,从山东、河南等地一次性引进“西门塔尔”和“利木赞”母牛75头,并购回相应的饲料加工机械。

  自2015年以来,仅建牛栏、购买技术等硬性投资就上千万元,目前养牛规模500头左右,成为远近闻名的养牛大户。

  致富金钥匙

  按照专业人做专业事的原则,张安民聘请大学生陈余全面负责管理。

  陈余在养牛车间安装监控设备、音响,为牛放音乐,在养殖技术上实行饲料统一、防疫统一和管理统一的“三统一”养殖模式,并辐射到大木厂镇的各个村。实行“公司+基地+农户”的管理办法,解决特困人员就业20多名,分别从事收购饲料、加工饲料、粪肥处理、肉牛接生、人工授精等工作。“我们从法国进口的原种冻精,保证了牛的品种优势,一年就可出栏。”陈余介绍。“庄稼收上岸,秆草一起割,捆起过秤称,又卖一道钱。”两年来,当地农民对合作社实行秸秆回收总结了一段顺口溜,不再就地焚烧或者烂在地里,大大提高了收入。

  目前,养牛户刘吉军、刘继坤等人则从合作社领养牛崽,合作社提供技术服务、饲料来源,并和养牛户签订回收合同,今年底出售肉牛时他们可确保脱贫。

  张安民告诉记者,养殖业一般需要3年以上才能赢利,但合作社养牛品种选得好,管理得当,去年就开始赢利,开局喜人。“今年我们的目标是养殖规模达到1000头以上,在已带动100多户增收的情况下有望再翻一番。”张安民说,一切顺利的话,过两年将在镇里建一个屠宰加工厂,为山区的扶贫工作作出更大贡献。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http://nyt.hubei.gov.cn/bmdt/yw/nchzjj/202110/t20211025_3825529.shtml
三农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投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