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立四级建设规划体系―― 引领高标准农田迈上高质量发展新台阶
来源:    时间:2021-11-08    作者:
   国务院批复同意实施的《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描绘了新一轮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新蓝图,阐明了今后一个时期全国高标准农田建多少、建什么、怎么建、怎么管,为今后一个时期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指明了方向路径,是今后一个时期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重要依据和科学指南。尤其是,《规划》中明确要求“强化规划引领”,提出“建立国家、省、市、县四级建设规划体系”,对于引领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迈上高质量发展新台阶具有重要意义。

  以规划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是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的重要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规划折腾是最大的忌讳”。“十二五”时期启动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行动以来,有关部委认真落实中央决策部署要求,加强规划引领,强化政策支持,截至2020年底已经完成8亿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为粮食及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奠定了坚实基础。但是,过去不同部委各自牵头编制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在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规划布局、建设要求、投入标准、组织实施等方面要求不尽相同,地方各级建设规划衔接不够准确,使得基层实际工作产生不少困惑,各级规划引领作用发挥不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实际成效。

  “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五年。截至2020年底全国已建成高标准农田占耕地面积的比例约40%,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依然十分艰巨。系统谋划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建立健全国家、省、市、县四级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体系,是稳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时代要求。当前,全国《规划》已经正式发布,各地应全面领会文件要求,准确把握核心要义,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开展地方各级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编制,加快建立自上而下、衔接协调、责权清晰、科学高效的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体系,引领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

  一是提高政治站位,牢记首要目标。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部署,新一轮全国《规划》强调,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首要目标是提升粮食产能,提出了到2022年稳定保障1万亿斤以上粮食产能、到2025年稳定保障1.1万亿斤以上粮食产能、到2030年稳定保障1.2万亿斤以上粮食产能的具体指标。地方规划不仅要落实高标准农田的建设任务,也要落实稳定保障粮食产能的保供任务,应该综合考量资源环境禀赋和农业生产特征,使得本地区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分配与粮食生产保供任务承担相匹配,遏制“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共同筑牢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坚实基础。

  二是深入分析论证,注重衔接协同。高标准农田建设涉及面广、影响因素多,规划编制必须经过多角度分析论证、多方面衔接协同。地方规划要深入调研水土资源、生态环境、资金筹措、生产方式、组织管理等对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支撑和约束,科学研判国计民生保障、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对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支持和需求,准确把握本地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短板和瓶颈,按照“下位规划服从上位规划、下级规划服务上级规划、等位规划相互协调”的原则,研究提出本地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目标任务、推进路径和对策举措,为科学编制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提供可靠依据。

  三是找准建设重点,推行分区施策。高标准农田建设内容包括田、土、水、路、林、电、技、管八个方面,投资不足一直是不少地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痛点,找准建设重点、推行分区施策是缓解这一痛点的有效途径。地方规划要依据区域气候特点、地形地貌、水土条件、耕作制度等因素,立足提升粮食产能首要目标,认真研究细化本地区高标准农田建设分区,提出不同分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短板弱项,找准主攻方向和用力点,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切实提升高标准农田建成后的稳产保供能力。

  四是谋划示范建设,推动创新发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必须大力引进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加强工程建设与农机农艺技术的集成和应用,推动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地方规划要积极探索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新技术、新装备、新模式,引导良田、良种、良机、良艺、良制相结合,推动农田建设与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相融合,因地制宜谋划一批高标准农田土壤改良示范、绿色农田示范、数字农田示范等重点项目示范建设,选择潜力大、基础条件好、积极性高的地区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整县推进示范建设,引领高标准农田建设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

  五是创新编制手段,提升编制水平。高标准农田建设不仅事关国家粮食安全,还事关农村产业兴旺、农民脱贫致富、乡村田园风貌、农村生态文明等许多方面,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惠及全民的德政工程。地方规划要注重创新规划编制手段,综合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优化细化建设布局、建设标准和建设内容,落实落细建设分区、建设重点和建设任务,实现各级规划在底图、底数、目标、标准、方法等方面融合统一;充分发挥科研机构、智库、专家等对规划编制的辅助支持作用,提高规划编制水平;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广开言路,广泛听取人民群众意见建议,健全公众参与机制,使规划更好反映时代特色和现实需求。

  六是加强组织领导,强化保障措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涉及多个部门、多个行业,必须加强地方政府组织领导,强化规划实施保障措施,确保规划批准后顺利实施。地方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具体负责规划编制工作,要积极争取地方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支持,建立政府领导、部门协同、专家指导、公众参与的规划编制工作机制,组建规划编制专班,统筹确定规划的目标任务、建设布局、项目安排、投资标准、资金筹措等重大问题,研究落实规划实施的组织管理、政策协同、资金支持、监督考核等保障措施,确保规划成果能用、管用、好用,为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稳固基础。(农民日报?中国农网)


http://www.hljagri.org.cn/rdgz/ncpzl/202110/t20211027_824060.htm
三农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投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