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朝阳凌源实施五大举措推动乡村振兴发展
来源:    时间:2021-11-08    作者:

   

    朝阳凌源市的蔬菜和花卉是享誉全国的两个设施农业品牌,是推动凌源农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乡村振兴的独有优势。年初以来,凌源市着力优化“一菜一花”两个品牌建设,大力推进科技赋能、数字赋能、品牌赋能,实施五大举措推动乡村振兴发展。 

    推进“一区十园百基地”建设。立足设施农业、花卉产业发展基础,结合市场需求,大力实施“一区十园百基地”发展战略,构建“市有农产品加工园区、乡有现代农业产业园、村有现代农业基地”的产业发展体系。目前,凌源市农产品加工园区已跻身于省级行列,入驻企业达到24家,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33亿元;创建现代农业产业园6个,现代农业基地85个,基本上实现了“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板块推进、规模发展”的目标,业已成为乡村振兴发展的新引擎。 

    加快完善产业链条。围绕特色产业“补链、强链、延链”,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推进农产品加工项目建设,不断做强生产、加工、储藏、包装、流通、销售各环节,进一步完善壮大蔬菜、花卉全产业链。同时实施“龙头企业、基地、农户”机制,带动农民就近就业,促进农民增收。目前,凌源市蔬菜面积21.9万亩,食用菌面积1万亩,年产黄瓜、青椒、尖椒、食用菌等各类反季节优质蔬菜90万吨。凌源花卉面积2.1万亩,年产东方百合、郁金香、玫瑰等100多个品种鲜切花2.3亿枝,唐菖蒲、郁金香种球0.5亿粒,郁金香产销量占全国的60%,百合产销量占全国的30%,成为凌源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 

    狠抓产业科技创新。凌源与中科院、中国农业大学、沈阳农业大学、辽宁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所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引进推广100余项蔬菜花卉新品种、新技术,为产业提质升级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为摆脱东方百合、OT百合种球全部依赖进口情况,组织科研团队与科研院所合作攻关,成功培育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百合新品种2个,现已小规模生产推广,实现了亚洲百合、唐菖蒲等种球的国产化生产,成为国内极少数具有花卉种球国产化研繁能力的地区之一。 

    实施品牌兴农战略。坚持标准化生产、标准化管控,实现农产品从菜地到餐桌的全程质量监管和安全控制,创响“土字号”特色系列品牌,培育了凌源百合、凌源黄瓜、凌源青椒、凌源小米、凌源香菇、凌源大扁杏等一批有影响力的区域公用品牌和企业品牌,并积极将其推向花博会、农交会,进一步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同时连续举办了第三届“凌源百合节”,努力打造国内知名花卉会展和展示推介凌源农业的“窗口”。 

    强化数字赋能。依托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县、国家数字农业应用推广基地项目建设,推广一批设施农业和花卉产业物联网技术和数字化装备的应用。持续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加快凌源市农业大数据中心建设,打造农业产业数字化平台,实现传统农业向数字农业、智慧农业的转型发展。今年,凌源市率先举办了省内首个县域数字农业发展论坛、国际球根花卉发展论坛,用国内先进的数字化理念,实现数字信息技术与农业各个环节的有效融合,引领和推动了农业数字化进程。 


http://nync.ln.gov.cn/nyyw/qsnyxxlb/202111/t20211103_4313835.html
本网概况 会员服务 联系我们 三农项目简介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投稿服务 本网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