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组数据:
截至2020年底,湘潭市60岁以上老年人达59.79万,65岁老年人达46.05万元,老年化率为21.93%,是中度老龄化城市,老龄化率排全省第三位。
就全国来看,农村比城镇60周岁及以上、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城镇总人口的比重分别高出7.99个百分点、6.61个百分点。且农村老年人数量和规模仍在增长。
数据的背后,是严峻的现实。去哪儿养老?如何养老?有没有经济条件养老?这些都是每一个家庭所关心关注的问题。
群众的“急难愁盼”,就是党委政府的目光所在。针对农村养老服务发展中存在的“难点”“痛点”“堵点”问题,结合农村老人分布广、数量多的特点,湘潭市把握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的历史机遇,主动作为、积极探索,一个具有本地特色的农村养老服务模式应运而生、日渐成熟……
镜头一:雨湖区绘就城乡养老“幸福计划”
今年5月,雨湖区先锋乡的特困户陈老意外摔伤入院,在医院治疗了13天。这种情况对一名66岁、经济困难的老人来说,可能是个大挫折――陈老没有子女,身边也无人照料,一生务农,也没有退休工资。但是老人家面对这件事时,比我们想象中要轻松许多,“一点儿不担心,有保险呢,和城里一样的。”
原来,陈老住在雨湖区先锋乡敬老院,敬老院对标城区养老服务机构标准,为每位入住老人购买了意外险、床位险等(其中75%由政府承担、25%由养老院承担),加上他的特困供养补助金,这次入院,他自己未花一分钱。而敬老院的环境也与城区养老机构没有什么差别:都安装了电梯、空调、24小时热水设备等。
近年来,雨湖区委区政府以老年友好型社会创建为抓手,着力实施养老服务网络体系化、服务特色化、管理规范化、康养品牌化、队伍专业化“五大工程”,致力于把雨湖区打造成全省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城乡统筹发展的样板区。今年,雨湖区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出台了“1+8”文件体系,制订了城乡养老统筹发展的“幸福计划”。
这些政策涵括养老服务机构等级评定、考核办法,老人“助餐”服务、养老床位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等方方面面,但最大的共同点是,全部指向“一个标准”:城乡同步。
政府部门“撑腰”,城乡养老“同步起跑”。在雨湖区,越来越多像陈老一样的农村老年人,过上了轻松惬意的晚年生活。
镜头二:韶山有个“60后”邻里互助点
在韶山市韶山乡湘韶村,78岁的章成荣忙完家里的事情后,就会来到村上的“60后”邻里互助点,和几名老友开始一场自娱自乐的乐器表演。自从加入这支“大龄乐队”,章成荣的晚年生活有了着落,更增添了不少乐趣。
章成华是湘韶村“60后”邻里互助点总站负责人。他告诉我们,在湘韶村共有758名老人,其中80岁以上的老人103名,大多为留守老人。
“如果村里能有个场所,让老人们聚在一起唠唠家常、看看电视、打打小牌,有需求时还能有人帮助,那该多好!”章成华说。2019年6月,他的这一想法得以实现,韶山市在韶山乡黄田村、湘韶村和银田镇银田寺社区启动“60后”邻里互助点。借着这股东风,湘韶村设立了6个邻里互助站点,站点由各村民小组党员、村民组长、妇女组长组成志愿服务队。
从2019年开始,韶山市按照每村“东西南北中”的方位布局,着力构建全方位、全过程、全领域的农村老人关爱保护网络。目前,已在15个村建成并投入使用65个“60后”邻里互助点,另有8村40个互助点正在建设,计划2023年实现所有乡镇、村全覆盖。
“60后”邻里互助点融入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整合志愿服务资源,通过定期摸排村里留守老人的生活情况,不定期开展养老互助文化活动,为失去生活能力的留守老人等提供助餐助洁、代买代缴、助行助急、寻医送药等服务,构建起“新时代文明实践+农村互助养老”新模式,让老人们的精神有了寄托。
“三级四有”织密农村养老服务网
“镜头”是创新探索的缩影,也是躬身为民的温度。
农村养老直接关系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和健康中国战略目标的实现程度,牵动着广大农民的心。随着农村空心化、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农村养老问题尤为突出。
为破解这一难题,湘潭市民政部门统筹规划,全市一盘棋,积极探索“三级四有”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其中,“三级四有”,即村级有一套为老服务制度、有一群为老服务组织者、有一张为老服务网络、有一个为老服务项目包;乡镇有一所标准化集中照料场所、有一个专业化运营团队、有一个特困供养人员居家养老服务机制、有一个常态化为老服务社会组织;县级有一所示范性失能半失能集中照护机构、有一个养老服务补贴政策清单、有一套农村养老救助制度、有一支专业护理员队伍。
“三级四有”初步构建了县、乡、村、组目标明确、责任清晰、分工协作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探索建立起了“生活有人问、困难有人帮、生病有人理、应急有人管”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
当你老了――当“主角”、享“黄昏”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孟子所言,贯穿古今。湘潭市将这一理念融入血脉基因,通过因地制宜、因需改供、因人施策,让老年人当“主角”、享“黄昏”。
因地制宜,探索农村养老服务模式。结合辖区内县域情况的差异,在湘潭县开展“党建+莲湘颐养”改革,打造县、乡、村和家庭“四级四类”养老模式;在韶山市开展“60后”驿站农村互助养老改革试点,构建“新时代文明实践+农村互助养老”新模式;在雨湖区探索城乡养老服务统筹发展,致力打造养老服务城乡统筹发展样板区。
因需改供,提高农村养老服务供给。扎牢兜底保障网,开展特困供养服务专项行动。推进公建专营改革,打造区域性农村养老服务中心。完善农村养老供给,开展老年助餐试点。采取基础环境改造和老年辅具配备方式,开展老年居住环境改造,并列入重点民生实事。提升医养结合水平,建立“互联网+”家庭医护签约平台。开展康复辅助器具公益租赁服务,全市95%乡镇(街道)建立了社区老年人康复指导站,70%的社区、30%的村拥有康复训练室。
因人施策,开展农村养老特色服务。建立养老服务合作社,帮助解决老年人经济供养、生活照料、健康医疗及精神慰藉。探索村级孝德善行榜,推进家庭孝德建设。建立孝道基金,采取“村里拨一点、社会筹一点、政府补一点”的办法募集资金。开展“相见黄昏”服务工程,由党员或志愿者为老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探索农村家庭托养服务,对收住本市户籍失能、半失能低保老人的农户家庭给予一定补贴。建立相关法律制度,切实保障老年人群体的权益。
一千多年前,唐代李商隐在登乐游原时,感慨道:“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随着养老服务体系的建立与不断完善,如今,生活在新时代下的老年人乐呵着说:“夕阳无限好,尽管近黄昏……”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 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三农内参网 snncw.org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39793号-5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0533号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neicanyx@163.com
邮箱: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